本周二,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去上海静教院的听课活动。早晨8点,学生才到校。比起我们这里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幸福得多的。进入校园,就看见学生们认真地在做广播操。每节操都认真做到位。手臂是横平竖直。拍子也都能不抢不慢。因为学校比较小,学生少,我们发现学校安排了每一排都有一个检查员。检查完了之后,学生退场时,就马上交相
第一节课,我跟书记一起去听了七年级的英语课。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学生们已经注备好了上课。老师是一个40多岁的女教师。听这个老师的发音,很有点洋味,风格也很像老外。但是对学生也很严厉。我们发现上海的英语课的教材跟我们这的不一样,是《上海牛津英语》。整节课就是从怎样制作葡萄干烙饼展开的。以这个内容为主线,引入新单词,讨论制作材料、制作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动词等等。整节课听下来,发现这本书的单词量还是很多的。内容也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老师注重引导,讲得不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学生明白的东西,即使是第一次出现的单词等,老师也不会多加解释。但是学生不大记得的,不大明白的,即使是前面学过的内容,老师也会让学生多加注意。比如:在老师提到ingredient 这个单词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发愣,老师问你们前面学过的,有谁还记得的时候,只有很少的同学知道。当
第二节课,我们听了一节八年级的英语课。一进教室,就看到老师正给学生们放英文歌曲,学生也很享受得在跟唱,身体还跟着摆动。我们也可以尝试每节课前这么做,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八年级的这节课是学习将来时。老师一上来就说,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将来时了。所以我们今天就用将来时来谈谈我们身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老师出示了几张图片,图片展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情况,以及在2000后的各种生活情况。让学生们根据图片发挥自己的想像说。再通过视频、其他图片来谈论一些将要发生的事。可以说整节课,老师基本没讲解什么语言点。都是让学生用这个知识来发挥想象力,锻炼听说能力,灵活运用这个知识点。整个课堂是开放式的。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很扎实,想象力也很丰富,词汇量很大,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单词,他们都会说。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大的词汇量的话,这节课也许就是一片沉寂。那么针对我们的学生,肯定达不到那么高的要求。如果放到我们班级来上这样的一节开放式的课,这个方法也是很好的,不过我们要做一些相关的铺垫。可以给出一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的、但是没学过的词。一些相关句型等等,让学生自由选择用还是不用。
第三节课,我们听了一节六年级的英语课。这节课是推荐课。相比较而言,确实也精彩许多。这节课讲健康饮食。老师先从学生熟悉、有兴趣的金字塔导入。然后我们需要的食物也像金字塔一样,成为食物金字塔。最顶端的就是我们需要的最少的,最底部的就是我们需要的最少的。很直观、很形象。考虑到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所以根据具体情况,老师通过前面最简单的单词、词组、句子,然后到后面简单的两三句话对话,再到后面的长对话和短文,做足了铺垫,层层递进。学生对老师的情况比较好奇,所以本课老师就通过展示她自己的饮食食物金字塔,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健康不健康,并且给老师提出合理的建议,学生都很感兴趣,也非常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学生作做简短的小报告时,学生在语言中出现的错误,老师不是自己来更正,而是问其他学生是否有错,让其他学生纠错。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听,并且调动学生在这个环节的积极性。
第四节课,我们听了一节这个学校比较有特色的物理课。这节课一开始,就是让学生自己归纳串联电路的一些规律,老师做了少许铺垫,列了相关的表格让学生归纳。自己先归纳,然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校对,然后将总结的规律表达出来。规律完成之后,就是做与其相关的练习。也是学生自己先做,然后讨论、校对答案。最后报出具体答案,并且说出他们小组分析的原因。学生整节课都在积极动脑筋,积极小组讨论。可以说整节课,老师并没有讲多少东西,而是课前准备好相关的规律总结表格,引导学生,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练习相关知识,让学生找到答案。
整个学校的各门课程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不是老师教为主,而是学生学为主。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一个“议”字,它提高了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提高认知效果,减少无效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