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走近徐州 走进《课标(2011)》
发布时间:2013-04-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光琪

 

走近徐州   走进《课标(2011)》

为了帮助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更好地学习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高实施课程标准的能力,江苏省教学研究室于2013410日至12日在徐州市举办了课标培训会。我有幸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聆听了专家们关于新课标的多角度解读,受益匪浅。

开幕式由省教研员段承校博士主持,鞠文灿主任阐述了本次研讨的意义,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会上,巢宗祺、雷实、方智范、陆志平等专家就课标修订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语文课程的文化寻根和开放、新课程阅读目标解读和语文课堂教学等角度对课标进行了解读。江苏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还直播了本次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会。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更要改变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行为。

新课改实验已经进行十年了,我们的许多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即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新的,但教师实际教学还是用老一套。它似乎传达着一条重要信息:“新课程理念”实际上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实施。然而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查反馈:有74%的教师认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课改理念;有32.3%的受访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很大或较大变化”,“没有改变”的占17%;课堂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占52%,以小组讨论为主的占26%,以讲授式为主的占22%;有24.3%的教师对改革成效表示满意。由此可见,课改还是小有成就的。

目前,经过十年实验、八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似乎又站在了一个十年的历史新起点,它将作为建国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第一个质量标准;作为教育部巩固十年课程改革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民日报》(2012.02.23)刊登: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文章指出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对于改革者来说,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在改革开放30年的节点上,中央明确“改革开放不动摇”;在课程改革10年的节点上,我们需要旗帜鲜明地确立“课程改革不动摇”!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有效落实到教学行为上,落实到每一节课上!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集体照

培训中

交作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