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赴南京参加了陕西师大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全国初中特色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在一位著名的专家齐健教授的讲座后聆听的听了三节课和一节专家的评课,感受颇多。齐教授讲话很犀利,批判了一些高效课堂的提法,提出有效课堂要给人思想、给人眼界、给人胸怀、给人情感、给人文化的观点,利用一些具体的教学片段和教学实践经验解释了教学的关注点应该落在教学的价值取向上。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有责任感,更要有行动力,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要有课程的理念,能过去整合,去内化。带着齐教授的讲座的感受和思考走进课堂,不免多了几分
期待。
课堂是遗憾的艺术,虽然三位老师的课堂并没有那么完美,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以生为本的理念得到很好的体现,特别是省教研员的评课让我感受到自己的眼光之窄。听评课的过
程中有几点思考。
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目前我们学科有三个版本的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苏科版,三个版本的教材有很大的差异,但整个的内容是差不多的。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不管使用哪个版本的教师我们教师都要有一个系统的思考,四个学期每个学期都要有系统的思考,要让学生有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学习体验,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系统的思考下,我们的教学就有了方向,不会让教材牵着鼻子走,我们眼中有了学生,课堂也就有了活力。
2.要理解传统的精髓。课改走过了十年之路,是不是统统的东西都应该丢弃,当然不是,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在当今仍然魅力
不减。写到这里想起一个小故事——茶山的故事:
老妇将一把宜兴老茶壶到街上卖。茶壶内有茶山(垢),不放茶也有茶香。开价5钱, 一买主愿出三两银子买下。但身边未带钱,嘱老妇等半个时辰取钱来买。老妇好心,觉得买主肯出大价钱买,需要将茶壶用沙子擦洗干净才好。那买主拿钱来一看,
茶山已经没有了,连5钱银子也不愿买这把壶了。
有的传统经验象茶垢,看上去其貌不扬,贸然改掉,损失很大。作为老妇,他不懂传统的精髓的东西,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在教学上,三位老师都用的板演的技法,板演就是一种传统的做法,板演的功能是什么?应该是要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寻找典型的案例。那么,在黑板上板演几个学生比较合适呢?板演和实物投影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果我们都弄清楚了,我们就把板演这种传统的做法在新时代有所发展。对于传统中的好的
东西,我们要理解其精髓,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3.要在做中学。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更贴近生活和实践,在课堂上我们也许能够发现学生打瞌睡的现象,但如果到实验室上课,我从来没有发现哪个学生会打瞌睡。初中的孩子好奇、好动,这是他们的本性,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本性,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杨老师的课堂从科学史出发,创设情境,显微镜观察细胞让学生感受到细胞的存在,再到让学生制作细胞的结构模型,完成细胞结构的建构,很好的体现了学会做中学。做中学不是简单让学生动起来,依然要有铺垫,有动起来的意境,有动后的展
评。
思考当然不仅仅这些,还有教师如何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课堂评价的运用、如何处理生成过程中学生的疑惑等等。课堂是博大精深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研究,在研究中积累,
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