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进了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参加第二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苏派语文的传承与创新。
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主旨演讲,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每位专家的演讲都有各自的侧重点。有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探究,也有立足于“洪氏语文”之上的研究,对阮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概述等等。
组委会还安排了三位极为优秀的老师开设示范课,这几位老师的风采深深地折服了我。
南通市二甲中学凌宗伟老师的作文课《成长的烦恼》,整堂课都沉浸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踊跃发言中。凌老师充满智慧的语言不断把学生引入思考的空间,选择的材料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比如“在校用手机”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他们“有话可说”。凌老师的评价语言也很讲究艺术,尊重学生。在询问某位男生“是否有喜欢的女生”时,那位男生犹豫了很久,回答道:“这个问题我拒绝回答!”凌老师马上正色道:“你的拒绝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你的隐私!”这句话赢得了全体学生的掌声。最后,凌老师准备了5本书,赠送给5位上课最出色的学生,经过全体投票,前班长也在其中,凌老师:“瞧,大家还是很尊重你的,说明你余威犹存啊!”这实在是一堂优秀的作文课,我不仅听到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智慧引导,也听到了学生在这堂课上的收获。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叶映峰老师的诗歌鉴赏课《乡愁》,带我走进余光中先生思乡的世界。“意象”这个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叶老师用学生学过的诗歌,简单的告诉他们“意象就是带有感情,并富有内涵的物体”,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让他们通过想像进入《乡愁》的情境。朗诵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诗歌,理解诗歌才能更好地朗诵。因此,叶老师带着学生边读边赏,很顺利的走进了余光中先生的内心世界。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九年级下册的课文,南京外国语学校谢嗣极老师却给八年级的学生教授这篇文章。这节课,谢老师做到了不解释任何一个重点字词,不解释任何一句句子,他完美地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及合作学习中,疏通了文意,并从中了解齐王其人。最后再研究题目中的“讽”的意思。听完这堂课,发现“文言文还能这样上啊” !
这三节课为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太多的范本,叫我如何不高声叫好呢?
10月26日是主题讲座与分论坛活动。江苏省教育学会杨九俊会长给我们带来了讲座《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分别从八个方面谈了这个问题:打开体制之门、资源之门、心灵之门、规范之门、思维之门、预设之门、结构之门和评价之门。这个讲座内容十分丰富,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观点,受益匪浅啊!因此,本文也借用了杨会长讲座的题目。初中分论坛活动中,各地优秀老师积极踊跃地发言,为我们打开了思路,也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两天的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也给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想,在教师这条神圣的道路上,我必须更努力地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