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历史组外出学习活动心得感悟
发布时间:2013-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雯

 

20131030,历史组全体同仁一行7人,按照学校教研组外出教研活动的要求,赴镇江江南学校学习考察。本次外出教研活动听取了镇江江南学校历史组的课堂教学管理经验,观摩了镇江江南学校彭光老师的七年级《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实地考察了镇江市博物馆,一天的时间,稍纵即逝,尽管有路途的劳累,老师们仍然兴致勃勃,自始至终参与了学习、考察的全过程,现将我的心得感悟汇报如下:

我们到时,正好是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学生遇到我们时都很有礼貌的向我们打招呼,经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秩序井然,做完操后就是针对体育中考的体能训练。学生的校服也是很有特色,上装分为春秋、夏、冬,下装是可拆卸成中裤的,真是一举两得。我们还发现了有一间教室是用于历史活动课的,教室后面的黑板被学生用制作的小船装饰成时间长河。两边的桌上还摆放着学生用泥土做的司母戊鼎、商鞅方升,原始陶器等手工制品,前黑板上还有学生画的都江堰的结构图,很有历史研究的气息。

我们听的是第二节课,开课的班级是七(9)班,执教者是彭光老师。我们从课堂教学中真实的感受到教学设计视角独特、新颖。彭光老师的七年级《甲骨文与青铜器》从课前学生2分钟预习开始,体现出严谨的教学风格。以奥运会“中华世纪鼎”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求知欲;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从“称一称”司母戊鼎的重量,到“想一想”司母戊鼎的铸造,“说一说”把司母戊鼎请回安阳的原因,再到“试一试”请学生做小导游介绍司母戊鼎,这几个环节,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从感性到理性的任务设计,充分展示教师深厚教学功底;教学语言丰富,亲切,极具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的另一亮点是用了小组竞争打分制,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好。除此之外,老师的课堂教学围绕“导学研练”的教学模式制定明确的目标,运用情境导入,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充分展示了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富有智慧的教学艺术。

经过讨论,我们历史组同仁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注重“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要有肯定,有激励,有引领,有启发;要吃透教材,立足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史学著作;要多听课,多切磋教学技艺,共同提高。此外,我们还就课堂管理、学生作业、中考政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收获颇多。

    上午的学习与交流结束时,大家都很累了,但是大家并没有浪费外出学习的时间,作为历史教师,来到一地学习怎么能不考察当地的历史遗址呢?于是我们午饭后,一行7人又不停蹄地参观了西津古镇和镇江博物馆,了解了镇江的历史文化。天色渐晚,我们带着一天的疲惫回到了常州,但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很有价值,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的外出学习。

 

 

镇江江南学校学习有感

花园中学  陈宇

1030早上我们历史组一行从常州出发来到镇江江南学校学习交流。学校不是很大,但景色很美,绿化率很高,校内郁郁葱葱。

我们到达江南学校的时候,正好是他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时间,

学生们很有礼貌,见到我们这些陌生的老师也能主动打招呼。去操场排队时既迅速又整齐,突然发现他们的校服和我们的大不一样,有点像最近流行冲锋衣。

上午第二节课,听了该校历史组彭光老师的一节课。对于我们的来访,江南学校非常重视,特地把周二的课移到了周三。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她上的是《甲骨文与青铜器》。整节课设计非常新颖,打破了原有的结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由于运用了多种手段启发和调动学生,学生们在课上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而且每个部分之间过渡自然,问题的设计也很特别。也注意古今结合。课后我们与对方历史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下午我们到了镇江博物馆参观学习,镇江博物馆坐落在著名的西津渡文化街区,通过参观历史文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沧桑,觉得这次的学习真是收获很多。

 

 

镇江一日行记

历史组  毛璐

1030,天微凉是个出行的好日子。我们历史组选择在今天踏上镇江,一同前往镇江市江南学校听课、交流和学习。刚到学校,就看到江南学校的耿主任已经在校门口迎接我们了,作为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和历史教研组长,耿主任的热情迎接让我们倍感亲切。

我们组参与了八年级的历史听评课。开课的彭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生动活泼的历史课《甲骨文和青铜器》。令我感受最深的有2个细节:(1)彭老师上课前在黑板的右侧画了一张小组记分表,每个小组有同学回答问题,根据回答的质量就为小组加12分。这个激励举措给了上课的同学动力,很多同学都踊跃参与,为组争分。(2)彭老师的精心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在当堂课前2分钟预习后,让书本成为了一种辅助资料,整堂课以“寻宝”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称一称”,“读一读(我是播音员)”“说一说(我是小导游)”等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一堂课精彩纷呈。

在听完彭老师课后,我们校历史组就历史课的上课形式、历史课的作业反馈和历史应试等方面和江南学校历史组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离开江南学校的下午我组一同参观了镇江博物馆,里面的展品有青铜、金银、陶瓷、兵器等,非常丰富,对于我们七年级的历史教学是一首材料,我们也拍了好多展品的照片在合适的时候可以在课上提供给学生。

今天的行程充实,令我们受益匪浅。

 

 

镇江江南学校一日外出活动感悟

历史组  袁云霞

镇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有着太多的特殊之处。虽然我的家乡丹阳跟他有着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但丹阳属于镇江。第二我的大学我的青春我的室友都属于镇江。第三,在南师大读教育硕士时,认识的新室友居然也来自镇江。所以当学校给了我们外出这个机会的时候,我便一心想到了镇江,经过我的联系,我们选择了镇江江南中学。

我自诩为这次活动的“地导”,学校是我联系的,这里的一切我也很熟悉,一天的行程简约但不简单,收获颇丰。

第一:校园环境有特色

一入校园,我们就被学校一栋城堡式的建筑给吸引住了,若不是询问后确认是他们学校的办公楼,我们还仿佛置入于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堡之中,这栋办公楼连接着他们的教学楼。

第二:学生校服有创意

我们到时正好赶上他们学校的大课间,迎面走过来的学生们很有礼貌的向我们这些客人老师打招呼,我们一下子被他们的校服吸引住了,并不是他们的校服有多么好看,而是我们发现连里面的衬衫背心他们居然都是一样的,是那种英伦路线的格子衫,学生看起来一个个朝气蓬勃。事后了解到,学生们的校服还挺讲究,上衣分为春夏秋冬装;裤子到挺节约,只有一个样式,膝盖那可以用拉链拉开,到了夏天的时候,当中裤穿。

第三:课堂模式有创新

他们学校的课堂模式是“导、学、研、练”,学生都是单人独坐,被分为6组,黑板上列出了6个小组的课堂参与情况。我们听了一节七年级的文化课,课堂内容并不是很多,学生通过自学便可以掌握其中的内容。所以该老师一上来就检查了他们的预习情况,并给每位同学都加了2分。在该模式的指引下,该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他们积极地举着小手,课堂回答充满智慧,上台表演落落大方,尤其是说到家乡镇江的时候,学生显得是那么的自豪与骄傲。这些都是课堂真实反映,一点也不矫揉造作,更加没有虚伪的成分在里面。我们前去听课的老师不仅惊叹这位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很是赞扬学生的素质。

第四:学校建设有跨度

我们研讨的地点是该校的校史陈列室,虽然这所学校建设于1998年,建校时间不过15年,建校初期为一所民办学校,现在是一所公办学校,里面写满了他们的光辉办学成绩,该校还与新疆和西藏有交流联谊的学校。

第五:课堂课外皆学问

在江南中学研讨结束后,做为历史老师我们又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了历史课程资源,我们前往镇江著名的西津古渡和镇江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

课堂课外皆学问,这确实不失为一次机会难得的外出学习,期待下次!

 

 

镇江一日学习行

历史组  孙丹

20131031,我们历史组教师一行7人前往镇江学习,一天的行程收获良多,在此与大家分享。

    早上743的火车,8点多就到了镇江的江南中学,学校很大气,漂亮,学生都很有礼貌。到达后安排我们在学生的历史社团休息,教室里很有特色:学生画的“都江堰”的地图,用纸船做的历史公元纪年,和用陶泥做的青铜器和兵器等等,让学生们在动手中学习历史。

    我们听的是第二节七年级彭老师开设的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整个课堂的设计环环相扣,新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有课前预先的环节,课堂采取按组发言积分制。课堂上还结合地方历史的特色发散教学。在课后研讨中,我们了解到江南中学历史教学是“导-学-研-练”的模式。

    下午我们参观了镇江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书画等等许多文物。

    镇江之行,学习之行。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组  张红

1030,我们历史组一行来到镇江江南学校参观学习。首先应入眼帘的是一座类似于城堡的建筑,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都让人心情愉快,校园内场地开阔,环境优美,我想无论在其中学习工作都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情。

我们听了一节历史文化课,课标要求不高,课文内容比较少,但是上课老师能够围绕课标通过设计新颖的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巧妙的设问突破重难点,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以至老师原来设计的讨论环节都被直接跳过。历史老师采用小组竞争加分的形式,采取每月结算的方法,最终算入平时成绩,对学生有激励作用。

 

 

到镇江江南中学参观学习的心得

历史组  张孟仁

20131030,我们历史组到镇江江南中学参观学习,上午743分的动车,下车打的到了江南中学。江南中学是镇江江南教育集团的核心学校,面积不是很大,但校园具有不同于常州的特色:一是依山而建,二是教学区较集中,而且办公去的建筑很有特点。

我们一行和其他同行一起听了一节七年级的历史课。内容是“甲骨文与青铜器”。这节课听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执教者的教态。执教者彭光,一节课中,脸上一直带着微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这节课彭光老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处理,把青铜器放在甲骨文之前来教学,这为顺利过渡奠定了基础。从司母戊鼎中的“司母戊”三个字过渡到甲骨文。这种处理教材的能力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

    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是一环扣一环,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参加的积极性,从导入到新课。还有如过渡新闻看历史、猜一猜、说一说等等环节。

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这节课上,彭光老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表格,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哪组同学表现好——如回答问题、展示作品等,会酌情加分,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都是我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很受启发,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使历史课更加有趣,让同学们学的更快更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