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时,正好是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学生遇到我们时都很有礼貌的向我们打招呼,经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秩序井然,做完操后就是针对体育中考的体能训练。学生的校服也是很有特色,上装分为春秋、夏、冬,下装是可拆卸成中裤的,真是一举两得。我们还发现了有一间教室是用于历史活动课的,教室后面的黑板被学生用制作的小船装饰成时间长河。两边的桌上还摆放着学生用泥土做的司母戊鼎、商鞅方升,原始陶器等手工制品,前黑板上还有学生画的都江堰的结构图,很有历史研究的气息。
我们听的是第二节课,开课的班级是七(9)班,执教者是
经过讨论,我们历史组同仁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注重“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要有肯定,有激励,有引领,有启发;要吃透教材,立足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史学著作;要多听课,多切磋教学技艺,共同提高。此外,我们还就课堂管理、学生作业、中考政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收获颇多。
上午的学习与交流结束时,大家都很累了,但是大家并没有浪费外出学习的时间,作为历史教师,来到一地学习怎么能不考察当地的历史遗址呢?于是我们午饭后,一行7人又不停蹄地参观了西津古镇和镇江博物馆,了解了镇江的历史文化。天色渐晚,我们带着一天的疲惫回到了常州,但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很有价值,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的外出学习。
镇江江南学校学习有感
花园中学 陈宇
我们到达江南学校的时候,正好是他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时间,
学生们很有礼貌,见到我们这些陌生的老师也能主动打招呼。去操场排队时既迅速又整齐,突然发现他们的校服和我们的大不一样,有点像最近流行冲锋衣。
上午第二节课,听了该校历史组
下午我们到了镇江博物馆参观学习,镇江博物馆坐落在著名的西津渡文化街区,通过参观历史文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沧桑,觉得这次的学习真是收获很多。
镇江一日行记
历史组 毛璐
我们组参与了八年级的历史听评课。开课的彭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生动活泼的历史课《甲骨文和青铜器》。令我感受最深的有2个细节:(1)彭老师上课前在黑板的右侧画了一张小组记分表,每个小组有同学回答问题,根据回答的质量就为小组加1到2分。这个激励举措给了上课的同学动力,很多同学都踊跃参与,为组争分。(2)彭老师的精心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在当堂课前2分钟预习后,让书本成为了一种辅助资料,整堂课以“寻宝”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称一称”,“读一读(我是播音员)”“说一说(我是小导游)”等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一堂课精彩纷呈。
在听完彭老师课后,我们校历史组就历史课的上课形式、历史课的作业反馈和历史应试等方面和江南学校历史组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离开江南学校的下午我组一同参观了镇江博物馆,里面的展品有青铜、金银、陶瓷、兵器等,非常丰富,对于我们七年级的历史教学是一首材料,我们也拍了好多展品的照片在合适的时候可以在课上提供给学生。
镇江江南学校一日外出活动感悟
历史组 袁云霞
镇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有着太多的特殊之处。虽然我的家乡丹阳跟他有着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但丹阳属于镇江。第二我的大学我的青春我的室友都属于镇江。第三,在南师大读教育硕士时,认识的新室友居然也来自镇江。所以当学校给了我们外出这个机会的时候,我便一心想到了镇江,经过我的联系,我们选择了镇江江南中学。
我自诩为这次活动的“地导”,学校是我联系的,这里的一切我也很熟悉,一天的行程简约但不简单,收获颇丰。
第一:校园环境有特色
一入校园,我们就被学校一栋城堡式的建筑给吸引住了,若不是询问后确认是他们学校的办公楼,我们还仿佛置入于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堡之中,这栋办公楼连接着他们的教学楼。
第二:学生校服有创意
我们到时正好赶上他们学校的大课间,迎面走过来的学生们很有礼貌的向我们这些客人老师打招呼,我们一下子被他们的校服吸引住了,并不是他们的校服有多么好看,而是我们发现连里面的衬衫背心他们居然都是一样的,是那种英伦路线的格子衫,学生看起来一个个朝气蓬勃。事后了解到,学生们的校服还挺讲究,上衣分为春夏秋冬装;裤子到挺节约,只有一个样式,膝盖那可以用拉链拉开,到了夏天的时候,当中裤穿。
第三:课堂模式有创新
他们学校的课堂模式是“导、学、研、练”,学生都是单人独坐,被分为6组,黑板上列出了6个小组的课堂参与情况。我们听了一节七年级的文化课,课堂内容并不是很多,学生通过自学便可以掌握其中的内容。所以该老师一上来就检查了他们的预习情况,并给每位同学都加了2分。在该模式的指引下,该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他们积极地举着小手,课堂回答充满智慧,上台表演落落大方,尤其是说到家乡镇江的时候,学生显得是那么的自豪与骄傲。这些都是课堂真实反映,一点也不矫揉造作,更加没有虚伪的成分在里面。我们前去听课的老师不仅惊叹这位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很是赞扬学生的素质。
第四:学校建设有跨度
我们研讨的地点是该校的校史陈列室,虽然这所学校建设于1998年,建校时间不过15年,建校初期为一所民办学校,现在是一所公办学校,里面写满了他们的光辉办学成绩,该校还与新疆和西藏有交流联谊的学校。
第五:课堂课外皆学问
在江南中学研讨结束后,做为
课堂课外皆学问,这确实不失为一次机会难得的外出学习,期待下次!
镇江一日学习行
历史组 孙丹
早上7:43的火车,8点多就到了镇江的江南中学,学校很大气,漂亮,学生都很有礼貌。到达后安排我们在学生的历史社团休息,教室里很有特色:学生画的“都江堰”的地图,用纸船做的历史公元纪年,和用陶泥做的青铜器和兵器等等,让学生们在动手中学习历史。
我们听的是第二节七年级彭老师开设的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整个课堂的设计环环相扣,新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有课前预先的环节,课堂采取按组发言积分制。课堂上还结合地方历史的特色发散教学。在课后研讨中,我们了解到江南中学历史教学是“导-学-研-练”的模式。
下午我们参观了镇江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书画等等许多文物。
镇江之行,学习之行。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组 张红
我们听了一节历史文化课,课标要求不高,课文内容比较少,但是上课老师能够围绕课标通过设计新颖的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巧妙的设问突破重难点,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以至
到镇江江南中学参观学习的心得
历史组 张孟仁
我们一行和其他同行一起听了一节七年级的历史课。内容是“甲骨文与青铜器”。这节课听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执教者的教态。执教者彭光,一节课中,脸上一直带着微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这节课彭光老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处理,把青铜器放在甲骨文之前来教学,这为顺利过渡奠定了基础。从司母戊鼎中的“司母戊”三个字过渡到甲骨文。这种处理教材的能力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
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是一环扣一环,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参加的积极性,从导入到新课。还有如过渡新闻看历史、猜一猜、说一说等等环节。
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这节课上,彭光老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表格,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哪组同学表现好——如回答问题、展示作品等,会酌情加分,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都是我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很受启发,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使历史课更加有趣,让同学们学的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