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育成为了人实现自身发展的机构,教育必须适应学生,通过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去满足不确定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新课程倡导的这种主流文化,就是要关注学校内每个个体的发展,从根本上颠覆了教育思想的惯性思维。新视角下学校是有生命力的组织,课堂成了教师和学生经验的生长点,教学从灌输重心转化为对话中心,教师也从孤独的熟练技术工人转化为伙伴式的实践团队,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体现了教育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在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路,开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把教育事业做得更高、更远、更强!
开幕式上,陕师大的领导、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亚夫老师等都做了精彩的发言。赵亚老师作了《课堂教学的特色与创新》专题报告,他精髓的思想、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诙谐幽默的语言,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赢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他倡导人文学科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公民历史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他为了教育忧心忡忡,一字一句说得语重心长,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留给我们深深的思索。
数学学科万荣庆老师作了《教学的创新——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结构的创新与实践》的报告,开创了数学教学的成功模式探索。
地理学科程菊老师做的《慕课,能否翻转课堂?》的专家主题报告,展示了新形势下利用网络、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打破地域界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最新型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实验课、习题课、演示课等课型。
历史学科吴金炉老师作了《聚焦课堂,研究教学》的主题报告,以一曲《心太软》曲调改编的歌曲,说出了教师和学生的心里话,会场活跃起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进行分学科“课堂教学的特色与创新“观摩课展示活动,数学组在崇鋈楼的归仁堂集中观看了4节课的精彩视频展示,汇聚了数学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成功范例。
20日上午,首先由4节课的老师逐一说课并和全体与会教师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如何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争论声、掌声此起彼伏。
最后罗增儒教授对本次活动的思考更是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罗教授先由2道小学生例题引出思考:(1)即使是“智慧典范”的解题过程也有创新的空间;(2)即使是对小学生作解题过程的分析和启发,也能开发出解题智慧来;(3)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可以看成是数学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然后罗教授对4节课进行了精辟的点评:共同点是(1)重视学生参与;(2)重视联系生活情景;(3)重视合作学习;(4)重视积极评价;(5)学生提问题的少。由此谈到要与时俱进看特色:(1)努力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2)通过“变式教学”经历知识生产的过程等。罗教授新颖的思路、多元的见解,全新的理念、独特的视角,都让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