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参加“五四杯”论文颁奖大会感悟
发布时间:2014-05-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穆瀚均

学无止境——参加“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暨课堂教学展评颁奖活动”有感 

 

 

彭燕

 

周末有幸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第十三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颁奖等相关活动,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对于这次学习,整体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行程安排的很紧,但内容也很丰富。周雪良老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吴智勇老师的关注核心概念揭示、温莹老师的数学知识现实化、叶旭山老师的抽象问题可视化等优课展示,针对性强,实用性高。学习之后,知道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数学上课上对我很有帮助,对于我教学素养的提高,驾驭课程能力的提升带来全新的视野。

 

金陵中学的严华银老师在论文的点评与写作上,提出了中学教师应该怎样做研究的四大观点,为我在理论知识的锤炼上提供了帮助。

 

记得有位学生曾在网络上给老师留了这么一段话:“老师,请您经常学习,因为只有您学习了,我才能从您那里学到最新的知识。”我将把我在这次南京学习到的,用于我的教学,让我和学生共同感受收获。

 

  

数学组   曹瑜

 

517,我参加了“五四杯”论文颁奖大会,会议期间“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同题异构的两节课让我印象深刻。

 

南通的温莹老师以“老师乘车从上海到南京的问题”开篇,

 

(1)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乘坐的交通工具速度又怎样的关系?

 

(2)五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去南京,你能算出他们到达所需要的时间吗?

 

(3)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揭示其中的道理吗?

 

(4)要在2个小时内到达南京,你有什么建议?

 

(5)乘小汽车到南京,车速不超过80km/h,至少要多少小时?

 

问题(1)(3)不仅复习了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概念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也为后面两个问题的解决作了很好的铺垫;问题(4)(5)在前面3问的基础上顺利地拓展,这两题的解决也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整个环节衔接顺利,过渡自然,一气呵成。这是一个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的实际问题,学生本着帮助老师解决乘车问题的目的出发,非常积极,踊跃参与。这样的情景设计,真是我们活生生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第二位南京的叶旭山老师则是让学生展示课前剪的面积为180cm2的矩形,并将相应的矩形按边的长度变大的顺序摆放,并将相应的长度设计成表格,在学生展示完之后,则提问:

 

(1)yx之间又怎样的函数关系?

 

(2)若是制作的矩形纸片一边长不小于30cm,另一边长须满足什么条件?

 

2个问题,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出来后,立即进入第2问,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中有两大亮点:其一,按矩形边长从小到大按序排放,每个矩形的右上角的顶点就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矩形都放好后,黑板上出现了6个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图像自然可以浮现在眼前了,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抽象的函数问题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作为教师的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函数还可以这样教!其二,第二个问题直接切入本节课主题,求函数变量的范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清晰地帮助学生整理了三种解决方法:表格法,性质法,图像法。

 

    然后,叶老师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及一个习题做了略微改动,变成“打字问题”、“水池问题”、“卸货问题”,三题的函数关系式均与矩形面积相同,更利于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整个建模的过程非常清晰。整节课环节紧扣,条理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反映出叶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两位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感悟:数学真真实实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寻找教材中数学的生活原型,让学生真真实实感受到数学是为了生活服务的,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无定法,但是教什么、怎么教才能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这还是源于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考,需要教师有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才得以有如此深厚的教学功底!

 

为提高专业素养,夯实教学功底而努力!

 

 

 

 

 

听好课  促反思

 

 语文组  姜莉莉

 

南京之行,听到一节好课。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黄飞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毫不夸张的说,那真是一场听觉上的盛宴。不论是学生的齐读、个读,或者是老师的示范朗读,他们都全情投入,用他们的声音,演绎出杜甫看到群童抱茅时的无奈、独自叹息时的落寞、屋漏偏逢连夜雨时的窘迫……我觉得黄飞老师是幸福的,课堂上那么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对老师的信任与仰慕;我觉得做黄飞老师的学生也是幸福的,一个个问题,在黄飞老师看似不经意的点拨之下,都迎刃而解,他们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若是从前,我会说这个班的孩子本来就很优秀。优秀的事实固然存在,但我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绘声绘色的朗读,甚至可以说他们是热爱朗读。从黄飞老师偶尔的范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应该是老师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学生。他对学生的指导,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此时,我仿佛才真正理解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各种抱怨,学生读书有气无力,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并由此更远一点想到,整个社会物欲横流,作为老师的我们人微言轻,图谋拯救的力量微不足道。这样的抱怨,除了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没有任何作用。但老师让我看到,老师可以以自己独有的魅力真真切切影响他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我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身作则,用自己对工作、对学生的热爱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可以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中,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产生成就感,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

 

我愿,从此做一个农夫,以校园作精神家园,与社会功利保持适当的距离,耕作一片教育田园。

 

 

 

 

 

                                         努力追求教育和生命的安静 

 

吴路萍

 

51718日上午,在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的“江苏省第十三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暨课堂教学展评颁奖活动”,留给我很多的思考。

 

活动是围绕本次论文获奖展开的,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安排了江苏省教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做的一个讲座,他给予了“五四杯”极高的赞赏,并称其具有“一以贯之的务实风格”。但凡“五四杯”获奖论文都有个共性,就是接地气,通人性,说常语。真正做到切实、务实、朴实。而我们平时的论文,似乎都愿意偏重理论气息,却真正忘记了,我们是站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做论文,不是为了追求理论的高度,而是需要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去探寻真正需要、真正有用的东西。老师也列举了几位特等奖获得者的文章,他们的观点鲜明,创意优秀,尤其理据充分,真可谓清新灵动,朴实无华。

 

如果说,严主任的讲座,是能够让你静下心来做教育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环节,是教我们如何安静的去教语文,去生活。

 

余师写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中提到,“或者读书,或者旅行,身体和灵魂,总共有一个要在路上”。这话初读时觉得我的生命应该如此,我一直在憧憬,但又常常会为自己找寻一些诸如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琐碎的理由,而并未将这美梦很好的付诸行动。但是,当我看着台上那些与我年龄相仿的优秀教师,能够很自然的和成尚荣老师交谈,交流阅读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如何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有宽度更有乐趣的时候,我不禁有些嫉妒。当老师问到他们,如果你有一张书橱,你希望把他放在哪里时,深受感染的我更想说的是,我想把它放在一切我能到的地方,因为,我不仅想增加我生命的宽度,更想增加她的厚度。

 

至此,王开岭先生的话,更触及到了我的内心深处。两个小时的“东拉西扯”,从上古到近代,从古典到现代,我们似乎遗落了太多,“闲言碎语”中,不仅感受到他的博学,更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疼痛感。人类对生命的态度,也决定了我们最终将获得怎样的文明,然而我们依然要相信,一切事物的本真是美好的。这一切,自然也是来源于他的身心的阅读。最后他奉劝所有的教育者,我们带给学生的语言和思想必须是干净的,我们要在孩子懵懂之时给他种下善良的种子,我们要尽可能的带着孩子去接触干净的文字。

 

所以,对于展评的四节同题异构课,四位老师于平实的教学中,让孩子们静下心来读文本,感受文字之美、舞蹈之美,人性之美,让我们感受平凡的人和事依然能带给我们别样的感悟。也许这就是语文的安静,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外衣,只需要你静静的去品读文章,品读美好的事物,让一切美好都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去追求教育的安静和踏实。

 

阅读,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会影响到你教书育人的立足点和高度,也会改变你的生命宽度和厚度。

 

低头沉思,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