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不为展示 只为尝试
发布时间:2014-12-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译文

    从小,我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想吃什么零食,父母大抵都会满足我,想买什么衣服,只要不是贵得离谱,父母也会点头答应。因为家教较严,我并没有骄纵的个性,也不会无理取闹,但凡想自己做主的事,我就一定要争取到自主权,各种软磨硬泡,到最后父母大多都依我,这样也就养成我越来越“任性”的个性。所以我讨厌束缚,渴望自由自主。

    那天开会,得知上课内容可以自选、年级可以自选,班级也可以自选,我就为这一点点的自主而庆幸。想起梁衡先生对《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的评价是“秋月冬雪两轴画”,于是就当机立断地选了《湖心亭看雪》。

    有朋友说:“《湖心亭看雪》是文言文,你怎么选文言文上啊?名家名篇不好上啊。”我知道,这是朋友善意的提醒,可是,我想对文言文教学做一次小小的尝试,唯此而已。接下来,备课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教案也写了几稿,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一稿的想法。

周三在7班试上的时候,所有流程都很顺利,课堂互动也很好,教学环节中的一些小问题,裴裴也立刻指导了我。周五上课前,我想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没想到,课堂上的临时状况让我有些无力招架,有些难以掌控。孩子们完全不按照我的预设在走,他们在“走心”,我得承认,孩子们回去确实很认真的预习了,他们的提问展现的都是真实的状态,他们也不知道老师的教学流程,更不知道所谓的答案,只是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问出来,说出来。一直以来,我都鼓励他们这么做,于是这一次,他们也这样做了,我很真心地想为他们点个赞。

    但是,他们的“走心”,让我变得不淡定,整个人都紧张起来,也就那么一瞬,我决定放弃预设的赏景步骤,就根据孩子们说的去应变吧。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教学机智不够,因为缺乏巧妙的引导和点拨,赏景整个板块处理得很粗糙,原本想达到的鉴赏效果、朗读效果全都没能很好地展现出来,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上课前,王校长就很高兴地对我说:“译文,我终于可以听你的课了,听说上得很好”,我刚上完,王校长又对我说:“上得很好”,我知道,他在不断地鼓励我,可是,我感到很惭愧。学校对这节课的定位是导师指导下的汇报课,如果当初我选的是《呼兰河传(节选)》,如果我选择的是7班,如果我能够再淡定些机智些,或许就不是这个样子。可是,没有如果,45分钟过去,这节课也就画上了句点。

    周五上完课,我没有以往开完课后的轻松,反而是愈加沉重。每个人都想展示最好、最完美的一面,可是往往又事与愿违。我又一次“任性”了,我没按要求去“展示”,而是在“尝试”,可这一次的“尝试”,让我看清了真实的自己。

    我想,人这一生,都会与得失相伴,有所失,必有所得,关键是如何对待得失。试问,下一次我还会“走心”吗?我还会尝试吗?我想,我还会,这是我性格中的“任性”,很难改变,只有先不完美才能逐渐变得完美。那我还是继续去捣腾捣腾课堂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