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0日,我和冯政宇主任一起来到了上海市奉贤区格致中学参加新学校第十一次实验工作会议。奉贤区在上海的南边,从常州到上海也只要一个小时,但从上海火车站到格致中学奉贤校区要近3个小时,路上我们不免会抱怨会议地点安排的如此之远。但满满的两天的培训会下来,我们更多的是感激之情。20位校长的激情演讲,贵爷的两个小时的专题讲座,3个视野拓展,3个跨界观察,10个视频短片,让我们大开眼界,收获满满。我用几个关键词来谈谈本次学习的感受。
一、享受
两天的容量是这么大,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每次都提前到会场,选择第一排或第二排的座位。我有午休的习惯,如果中午不休息一会,下午的精神状态就会很差,容易打瞌睡。但神奇的是两天都没能午休,中午参观校园,下午精神状态依然饱满,没有丝毫的瞌睡。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生怕错过了一些内容,两天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整个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二、精彩
20位校长的演讲都非常精彩,每个校长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理念和行动,分享着自己的成功和精彩。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如果把这么学校的特色全部融合到一个学校,那就一定不是这个学校的特色了。
两位主持人的主持和点评非常精彩,上海教育杂志社副主编沈祖芸女生优雅而幽默,当代教育家主编
会议的安排非常精彩、巧妙。三个板块“实现有效沟通”、“走向专业自觉”、“探寻结构之变”,看似关联甚少,实则层层递进。每个板块的中间都穿插三个短小视频,视频精心挑选,既能调节气氛,又可拓展视野,引发思考。每个板块的最后是跨界观察,跳出教育看教育,埋下创新的种子。
三、真实
演讲者讲的都是自己的行动反思和切身体会,接地气,具有可借鉴性。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体,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南京十三中屠校长谈到“随堂听课”和“推门听课”,目的是检查教师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情况,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对教学过程实施监督、调控,促进教师精心准备并上好每一节课---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目标吗?显然不能,老师不喜欢,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
四、思索
众多美好理念的实践者,用理念指导他们行动,体悟到教育改革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分享,让我们这些“吸纳者”思想进行着猛烈的撞击,思索着我们的前行之路。今天,我们该怎么做老师?生本教育是目前的趋势,怎么样以生为本呢?我们做到了吗?做老师久了,我们就特别容易好为人师,甚至自以为是,我们铁定的以为,我们最了解学生,甚至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这么认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错了,我们根本不了解孩子们。
李希贵校长提出建立一所有“门诊”的学校。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不经过诊断就帮他们治病,结果没能对症下药。我们需要像医生那样给孩子会诊,把诊断记录放入孩子的档案,观察诊断后的效果。如果我们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学习的,就永远不可能认识到一个真实的他,当然也就不能对症下药。我们要思索的是我们的孩子要去哪儿?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
我们学校学生培养目标中提出“健康、阳光、好学、善思”,但我们老师常常抱怨我们的学生不够阳光,回答问题不够自信。要我们的学生阳光,先得看看我们老师阳光不阳光,要让我们的学生微笑,我们老师首先得会笑。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
最后回到本次实验会议的主题“寻找学校最近发展区”,根据这样的主题,我们要角色定位,作为学校教师发展处,我们要“寻找教师最近发展区”,作为老师,我们要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改变,从我们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