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之行
祁建英
7月13到16号,我和我们组的张金霞、龙奇、陈赜有幸参加了在江西九江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英语学科与信息化教学高级研讨会”,这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的,这次研讨会盛况空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多位老师参加。我们有幸见到了英语教育界的众多大咖们,有刘道义老师、程晓堂院长、俞敏洪(因公务繁忙,未能到现场,特意拍了视频),张连仲等。既有专家大方向的引领,有各省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也有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感觉受益匪浅。
尤其是我们的前辈刘道义老师,是我非常仰慕的,终于见到真人了。77岁高龄的刘老师浑身充满活力,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在台上精力十足,魅力四射,不时赢得阵阵掌声。刘道义老师带领我们我们回顾了课程标准发展的历程,并主要提到了美国21世纪技能计划中的媒体与技能技术领域和生活职业技能领域的理论,与今天的信息化教育发展想契合。并重点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使每一个生命通过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片希望的蓝天。
刘老师提到英语学科的教育必须注重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提升做人的品德和文化素养、思维品质、语言能力、社会品质。并将其融合到英语课程中,通过改革招生制度、考试制度,改变当今应试教育中的弊端,加强英语素质综合评价和英语学科的实验操作,与学生基础能力考查,给学生营造更加自由平等的学习平台,最终实现由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转变。
最后刘老师总结道,推动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改革高考制度,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变“学而优则仕”的旧观念,保住做人的品德和底线,保住教育的灵魂。
培训感言
陈赜
7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英语学科与信息化教学高级研讨会。本次大会在江西九江召开,刘道义、侨玉全、黄天元、程晓堂、张连仲、朱奇峰、李力等多位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
7月14日上午9时30分,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院长的程晓堂教授在会上发表讲话。
会上程教授讲到中小学是我国英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英语教育需求大且多样化,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空间。首先,重要强调:英语教育在教育中的比重将不会降低,强化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加强英语教育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思维国际视野的发展。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解决学生学了不会用的问题。培养语言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利用母语或者外语表达理解沟通互动。对此国家将采取措施,从四个方面解决学生英语的教育问题。1.制定和修订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制定国家英语能量表。3.设置中国英语等级考试。4推进英语中高考改革和英语学业考试改革。
最后,程晓堂教授强调了英语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英语教育的发展面临挑战,困难和争议是一直存在的。英语教师要加强课堂的活跃性丰富性,最终把学生留在课堂。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进一步了解并认识了信息化教学,并且为未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给孩子全新的明天
张金霞
7月14号上午聆听了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张连仲教授的演讲,受益匪浅。他传递的核心理念是:If you teach like yesterday, you deprive students of their tomorrow.鼓励教师教育要面向未来不断发展,给孩子全新的明天。
张教授通过多年从事英语学科教学工作的经验,从有利学习、有利学生发展的角度理解信息技术及运用,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模式、路径和方法。
张连仲教授首先通过自身经历的两个事例,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关于教育现状的问题,引发老师的思考,并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当前应试教育理念提出了变革,倡导教师的重新认识英语学科的教育,从英语教育的意义和目的使大家认识到英语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变革。
在实际应用中,张教授指出网络学习空间架构的指导方针,以突破外语学科听说教学为入手点,指出变革的意义,即当前重点是要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希望教师可以站在教育的层面思考问题,改变当前的教育理念,让外语教学走向新的未来。
培训感言
龙奇
7月13日-16日,有幸参加了在江西九江召开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英语学科与信息化教学高级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与清睿国际教育集团举办,并得到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大力支持,会议以“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发展与未来”为主题。邀请到了乔玉全、黄天元、程晓堂、张连仲、朱奇峰、刘道义、俞敏洪、等领导及嘉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40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受到广泛关注。会议让我在英语和信息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1.对英语学科教学的全新认识
张连仲教授指出If you teach like yesterday, you deprive students of their tomorrow.由此鼓励老师教育要面向未来,不断发展,给孩子全新的明天。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院长陈晓堂也强调了英语教育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发展,培养语言核心素养。本次会议频率最高的词是“英语的核心素养”。刘道义老师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提出英语学科的教育必须注重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做人的品德和文化素养、思维品质、语言能力、社会品质。并将其融合到英语课程中。加强英语素质综合评价和英语学科的实验操作,与学生基础能力考察,给学生营造更加自由平等的学习平台,最终实现由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转变。
2.对信息化教育的全新认识和理解
我们现在身处信息化带来的教育变革的开端,英语会成为这个变革的领导学科。推进信息化教育和外语学科的深度融合,当前重点是要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化教育为外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解决途径,可以通过模仿性的设备让老师和学生虚拟性的进行口语对话,填补学生发音上的不足,学生通过与完整的口语发音系统来练习,可以接触到非常标准的口语发音训练,同时还能够模仿,通过智能化的测试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但是,对于信息化教育,我们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设备和宽带不是信息化。所谓信息化要基于一个核心点:用最简单、明了、方便的方法让学生和老师更好、更快的学习和教学;
其次,资源大量堆积不是信息化,而是用更少和更有效的个性化筛选内容,用更少的时间让学生达到更大的进步;
最后,信息化教学无处不在。学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利用他们的手持技术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
个性化学习是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测量与评价的发展为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和实施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英语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作为教师,理应改变当前理念,适应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勇于探索不同环境、终端、模式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