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6日,全国中小学数字美术教学研讨会在包头市青山区民族路小学城市学校少年宫召开,本人有幸参与了这一盛会。14号乘上火车长途跋涉了23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青山区民族路小学,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老师、美术教研员纷至沓来,共同研讨数字美术为未成年人美术教育带来的特殊意义。研讨会共进行两天,包括研究中心新增基地授牌仪式、颁发“奇奕杯”数字美术作品获奖证书、《大数据时代的美术教育创新发展》讲座、《造型基础与数字化教学的应用》讲座、《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讲座、《中小学数字美术教室方案的研究》结题课题、《3D打印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讲座、数字美术课堂教学展示等多个环节。
在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的讲座中,我们共同思考了现代中小学生掌握哪些技能可以适应未来的尖锐问题;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ART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管郁生老师抛出了项目化教学和问题制教学的多种教育方向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韩军主任分享了中小学数字美术教室方案的课题,探讨了未来数字美术的发展方向;南京秦淮区教研员王浩老师介绍了数字雕刻、建模的创新课程开发理念。专家们在数字美术这一领域里的探索、课题思考及实践应用为我们打开了美术教育的另一扇窗,对我来说,甚至是一种全新世界的开启。所谓数字美术,是指把美术进行数字化的一种新形式。学生通过数位板在电脑上进行绘画,完全脱离了传统的纸张和色料,其感觉与在纸张上真实手绘的感觉几乎一致,还能随时勾画出粗细浓淡变化不同的线条。《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贾小川说:“数字美术给了学生的美术课堂一个补充,跟过去的传统绘画相比,它为学生带来新的体验,这种效果不是取代,而是补充,为学生实现创意性的表达留下空间,让他们“天马行空”的表达自己的创意,只要他们能想到,就都能做到。可以说,数字美术为美术课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紧凑的两天培训时间里,我们还一起聆听了来自包头陈艺心老师的《刮刮乐》、无锡赵星玥老师的《走进隶书》、沈阳陈家林老师的《大师作品》、南京周冶青老师的《拍拍动作》四节示范教学课。老师们在课堂中各显神通,将数字美术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几节精彩的课堂中,我们惊奇的看到数字技术在美术课中的广泛应用,它让学生目睹了不同的工具技法效果、亲身感受到了富有艺术美感的课堂作业,独自铸就了成幅作品,真正做到了让视觉素养与美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美的更多追求。
应该说,我们人类的艺术是随着人类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而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美术是与其最有“缘”的艺术门类,计算机对传统绘画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变革。计算机能够给予我们更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比如毛笔、铅笔、粉笔、马克笔、水彩、油画等,数字美术已经是继素描、色彩和摄影之后的第四大基础课,它缩短了创意和成品之间的距离,让很多现实中不存在的、学生的无边想象得以付诸实施,变成可见可闻的生动影像。有了数字美术这个新成员,我相信我们未来的美术课在形式上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孩子们也会更加热爱绘画这门学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