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5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校区举办的第七届年会,会议主题为”立德树人背景下班级师生共同体的构建”.本次培训的议程丰富,其中南外仙林分校的钱铁锋校长的报告”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和华东师大的李家成教授的”让学生过一段有灵魂/有目标/有活力的班级生活”让我印象颇为深刻.
钱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自2007年起实施班级管理的全面改革,取消班主任负责制,采用班级教育小组合作制,即班主任为小组组长,2-3名任课教师为核心成员,以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为重要成员,采用”日碰头””周例会””月诊断”的三会制度,合理分工,有序执行,共同管理班级.当然很重要的评价方式也随之全部重新制定,以保障此次改革得以实施开展.虽然此改革似乎与学校层面有关,但它引发了我对班级管理的反思,对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反思.它让我真正体会到”班级是大家的,工作大家来做”并不是一句空话.它给了我改进班级工作布置/改善班级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启发,让我对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李家成教授的第一句话”一个问题就是所有问题(一个班级关系着四五十人的命运)”就让我一惊,是啊,也许我们班主任从来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工作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回归教育的立场,重新审视学生发展的目标,立足培养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注重学生的精神发育(情感/道德/信仰),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实现学习,享受学习.他列举了具体的实例:小学里过”六一儿童节”从原先意义不大的”吃喝玩乐”到去年的”三年级牵手一年级”齐度节日,从最初的调查,到统计,再到分析,策划,组织,实施,整个活动过程让孩子们亲自感受为什么要改/如何改,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白教育的本质:为了学生,基于学生,通过学生.再如案例”老师带领学生在校门口防拥堵”,活动实施时间很长,通过活动结束以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有些五年级的孩子有着成年人一般的自我反思能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
总之,此次培训让我获益匪浅.更让我进一步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