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这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让三月的扬州游人如梭,为的就是一睹扬州的美景。此次国培虽不是三月,还伴随着寒潮,但这丝毫没能阻碍大家学习的脚步。
这是我工作以来首次参加历史学科的外出培训,并且还是国培。心里不免有些激动,感谢学校将我手头的工作安排妥当,我便可安心前往扬州。此次培训历时10天,选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选在学术氛围浓厚的扬州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报告厅。并且适逢扬州建城2500年,作为历史老师,乘此机会进一步了解了课本中没有的扬州历史,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一、大处着眼(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青年教师是新课改的主力军。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新课改的精神,此次培训请到了首都师范大学的叶小兵、上海师范大学的李稚勇、扬州大学的周新国教授。专家们高屋建瓴地为我们讲解新课改,并且希望我们为新课改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小处着手(史学研究方法史料教学)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研究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现今课堂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扬大附中的鲁东海,昆山中学的沈为慧、无锡侨谊实验学校的戴文君、南京宁海中学的陈红,这四位特级教师针对当今的历史课堂,善意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被大家忽略的问题,并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展历史研究工作。
三、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课堂才是我们的主阵地。此次培训,特开设了同题异构课。由扬州树人中学和连云港海州实验中学的两位历史老师为我们展示。一位善于设计课堂活动,一位善于引导学生。一柔一刚,一阴一阳,很好地诠释了历史课堂。
四、课题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很多教师都觉得课题研究是一项高不可攀的项目,我也不例外。此次培训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都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不但从精神上鼓励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并且对我们进行了实际的指导。从选题到立项,高不可攀的研究课题从他们口中仿佛随手拈来,对我们是一次极大的精神鼓舞。
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此次参加国培的是来自江苏不同地区的青年教师,江苏各地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如有效利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补充。这次培训也特意针对这一现象,对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指导。
所有的一切,让我们知道,参加国培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三年的研修机会,做好规划。既要有仰望天空的境界,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情怀,立足历史教学改革实践,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学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