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既需 “本色”又要“创意” ——对古诗文教学的学习感悟
发布时间:2016-03-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译文

江南的三月,还有稍许的寒意, 虽然31011日两天温度骤降,但也无法削减我们去南通小县城学习的热情。这两天来自江苏和浙江的几位语文特级教师齐聚南通海安海陵中学,以不同的教学风格展开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专题研讨,我能够有机会去学习,真觉幸运,也尤为感激。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许多语文教师遇到古诗文都觉得是头痛的事,诚然,“照本宣科”容易教,但我们往往想寻求别具匠心、新颖独特的教学构思和教学方法就觉得比较困难。因此,我试图从语文教学专家身上获得一点启示,以便更好地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现在的语文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有余映潮,南有黄厚江。黄厚江老师是语文教学界泰斗式人物,对我们来说,他是深受我们敬重崇拜的老师,他把“本色语文”、“本真语文”做到了极致。

这次黄老师教学的篇目是苏教版九年级的一首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他的课最为我欣赏,用这样八个字概括“夫子风范,浑然天成。” 上课开始,黄老师就让学生说说预习要求,让人大出意外的居然是简单的三个字:会默写。于是,黄老师就请3位同学上黑板默写诗歌,每人默6句,然后另请3位同学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解决了字词正音的问题。当然,黄老师也告诉同学们标点的重要性,特别是写字不仅要写清楚,而且还要注意文字的布局和美感,这些小细节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都易被忽略,以后定要引以为重。

最精彩的教学环节是“诗中有画”,让学生谈谈从哪些诗句中能看到“画”?在学生描述画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品味了诗歌字词的精妙。黄老师带着学生重点欣赏了两幅经典画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欣赏这两幅画面的时候,能巧妙引出这首诗其他十四句的鉴赏,这种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环环相扣的教学,使整堂课高潮迭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教学的机智,都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不得不说,黄老师的教学真是“绝妙”!

整节课,黄老师没有使用任何新技术,只是一个人、一支粉笔站在课堂里。再看这节课,没有任何华丽的架子,只是老师带着同学来读诗、解诗、再读诗,让“本色语文”得到充分展现。但就是这样一节“质朴无华”的课,却饱含着丰富的内涵,新颖的创意,换了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上不出黄老师的“本味”,这需要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巧妙别致的教学构思,有机智灵活的课堂掌控,有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

黄老师对古诗文教学两点独特的见解让我印象深刻: 1.教学设计的活动要做“足”,最好能做到一线贯穿;2.古诗文教学要做到“文言共生”,要在古诗词中去读古诗词,尽量不要借助于外力。

还有一位来自苏州的特级老师也让我尤为欣赏,她就是刘铁梅老师。刘老师选择执教的是古文《爱莲说》,她的教学颇具新意,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文两段式“变形”为三段式;

2.“诗中有画”描述画面;

3.选取字词作为莲文化的标识;

4.“莲”如何成了君子;

5.“独”字的不同理解;

刘老师设计这五个问题引导着同学们在文本中走了好几个来回,把文本真正读深、读透,带着学生沉潜文字深处,带着学生品读、悟读,匠心独特,真正读出了文本的情味。

当然,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一节课都有着不同的精彩。聆听了特级的讲堂,我对古诗文教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就用黄厚江老师的一句话来概括:“会读,能懂,会默。”很质朴,很本真。但是“能懂”,却包含着教师自己精巧的构思,关键是你怎么让学生懂?你怎么让学生动起来?这就需要“创意”,需要巧妙的构思。千万不要把课堂教学和考试对立起来,实实在在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应试。

总之, 古诗文教学需要“本色”与“创意”并行,只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去做,我们自己的课堂,肯定也有着别样的精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