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生物、地理、历史组老师前往金坛市第五中学交流学习,这是金坛市的一所初中,共有45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虽然才成立了短短的十几年,但是获得的成绩在金坛已是遥遥领先了。我们是带着期待的心情,走进这样一所学校参观学习的。来到金坛五中大门口,就看到大屏上的欢迎标语,在会议上他们的校长、副校长都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一走进五中校园,我们一行人就不免感慨:好大好美的校园!在校园内参观了一圈,我们非常羡慕他们的校园之大,108亩,是我校面积的三倍还要多,环境优美,校园内回廊曲折,亭阁别致,正值春季,校园内树木葱郁,绿草茵茵,花团锦簇,一派生机。在自然美中蕴涵着厚实的人文氛围。学校可谓设施一流: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师生阅览室、微机房、塑胶跑道、塑胶篮排球场等,一应俱全。电视台、天文馆等独具特色。
金坛第五中学的领导十分重视我们的学习,特意为我们安排了开课的老师,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还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这次的活动,三节课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呈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学校老师深厚的基本功和对不同类型课堂娴熟的驾驭能力,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各组的老师都分别听了本学科的课,在课后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
生物组老师听了王志斌老师《生物的变异》一节课,这是生物老师的评课:
李力: 生物组的老师去八(5)班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课,这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王老师通过对遗传图谱的复习,自然地导入遗传和变异两个核心概念,通过学生对具体实例的分析比较,自己得出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复习的基础上巩固了新知识,并进一步体会到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以及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王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和学生关系良好,而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思维,科学素养很好。
顾嘉:王老师的课堂充满了信任,互动环节非常多,积极思考的氛围浓厚。,从课堂上就反映出平时教师的拓展很广泛。其次,教师对书本熟悉之极,上课时指导学生直接报的页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师让学生自我阅读之后解释生物现象,很放心的让学生交流。感觉这个课堂学习氛围好,思维量大,信息量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陈萍:我们生物听了王志斌老师的课。王老师上的是《生物的变异》,它是初中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王老师上课的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脉络清晰。二、课堂安排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通过总结前面所学内容自然引出新的问题。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三、教学效率高: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得轻松。四、注重能力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语言独具特色:语言幽默诙谐、比喻生动贴切。
刘建昌:王老师虽然未用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堂课中,王老师有着非常突出的优点。我用八有来谈谈这堂课。一是有气场,王老师走进教室,学生立刻安静下来,整堂课收放自如;二是有亲和力,从课堂的师生对话交流中,我们感受到这种融洽的氛围,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三是课堂有情景,课堂中,王老师创设了多个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多次联系生活;四是有方法,课堂上王老师很少让学生去看书,不看书时就合上书本,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而不是在书本上去找答案;五是有互动,课堂上多次的师生互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集中;六是有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思想在王老师的课堂上也能够得到体现;七是有归纳总结,我认为一堂课结束前应该有归纳总结,对知识的梳理,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王老师做的非常好;八是有板书,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很少去写板书,王老师精心设计了板书。
走出去,就会有碰撞;走出去,就会有新的发现;走出去,必然会带回来。带着思考进一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的前行。
陈畅:今天,听了王志斌老师的“生物的变异”。王老师的课能围绕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对教材内容作灵活处理,深入浅出,来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层层推进,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的课的最大特点就是能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来解释生物的科学现象,通俗易懂,让学生一最快的速度学习生物知识。
地理组老师听了袁志良老师的一节地理课《俄罗斯》,并且在课后和袁老师一起交流了听课的感受。这是地理老师的评课:
邵洁:3月30日,我们史地生组一起奔赴金坛五中进行学习。我们地理组一起聆听了袁志良老师的一节地理课《俄罗斯》。袁老师基本功扎实,虽然没有使用多媒体资源,但一上来画了一幅俄罗斯的板图功底深厚,所有的知识点都落实到了这幅板图上。通过俄罗斯国歌、套娃等导入学习,引起学生兴趣。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核心知识,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手中的书、填图册等资料进行发现学习。学生讨论热烈,基础扎实,指图、表述都很到位,说明平时教师指导到位。这节课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扎实,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王志芬:今天我们一行人在金坛五中听了袁老师的一节地理课,还没上课,袁老师的俄罗斯板画已经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目光,板画的大小、位置、轮廓都设计绘制的非常用心,学生也很快从课间的状态回归到上课的状态。导入是用音乐加上轮廓图,尽管没有说音乐的名称,但是同学们还是很认真的听着,也有同学听出来是俄罗斯的国歌,还准备了跟俄罗斯有关的俄罗斯方块和套娃图片。就这么顺理成章的进入到新课状态了。新课内容学的是俄罗斯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在新内容之前还简单回顾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新课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老师的点拨加上给力的小组合作,基本上解决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地图,文字和材料,利用小组合作,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是一节让我受用的好课。
乔君:这次去金坛第五中学学习,听了一节常态课,受益匪浅。课前准备期间,那位老师就展示了过硬的基本功,在黑板上手绘俄罗斯地图,非常精准,让我们自叹不如。随着课堂上课件的应用,很多地理老师直接用电子地理图片,很少手绘地图,久而久之,板画能力大大减弱,板画是地理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不可忽视。课中,老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教学,虽然不成熟,但这位老师能大胆改变传统课堂,尝试改变值得我学习。
徐爱国:《在E学习浪潮中渐渐被淡忘的“遗珍”——地理“三板”教学》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板图、板画”被称为地理“三板”教学艺术,板书、板图、板画是地理老师的基本功之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讲边画、边画边写,课到高潮,一副板图(画)和板书也浑然天成呈现在黑板上,不知不觉中学生通过识记、理解和应用等教学活动逐步完成了课堂学习的目标,达到了知识的掌握和能级的提高。
地理“三板”教学艺术,因为教学直观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往往被曾经的地理老师所追捧。本人入职之处,当时的常州市第21中学(现在的“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黄兆云老师,一手好“三板”加上富有亲和力的教学风格,一时成为了常州初中地理教学界的翘楚;后来再看了浙江教育学院宋济平教授的地理“三板”教学,本人对地理三板教学又有了许多新认识。在今天E学习浪潮中,特别是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后,地理“三板”教学因难学且操作不便,渐渐被地理老师们所“淡忘”直至遗弃。
3月30日,我们生地组和历史组的同行们在金坛第五中学,有幸听课学习了袁志良老师的七年级地理《俄罗斯》一课,袁老师30左右的样子,课堂开始前袁老师信手画出的一副《俄罗斯》轮廓图,立即把我们震撼了——不是因为袁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语言,因为幽默风趣短时间内可以复制;也不是因为袁老师驾轻就熟的师生互动和课堂生成,因为这一些短时间内也可克隆。地理“三板”中板图板画不经过多年的培训和练习,不可能达到浑然天成的水平,“三板”教学让许多老师望而生畏。传统地理“三板”教学,就像是信息技术浪潮中渐渐被淡忘去的“遗珍”。更难能可贵的是,课后我了解到每一节地理课袁老师的都能有带给学生惊喜的板图或板画。今天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了常态,信息技术已经从IT时代过渡到了DT时代,年轻的袁老师能坚持“三板”教学,确实不易。
山外有山有高人,金坛五中地理组有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