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参加“全国历史教师学科素养与高考教学胜任力研讨会”学术研修活动感悟
发布时间:2016-09-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袁云霞

 

 

都说要想了解中国的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如果没到过西安,无疑是一种遗憾。在715-18日,我和孙丹老师一起来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参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组织的“全国历史教师学科素养与高考教学胜任力研讨会”,这无疑将会是一场历史教师的盛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分为两部分:专家报告和专题研讨。专家们从中国传统文化谈到教师学科素养,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以理解为中心的历史教育,史学理论修养与历史教育实践四个方面探讨学科素养。其中首都师范大学张汉林老师的以理解为中心的历史教育对我印象最为深刻。张老师从一名普通一线教师,一步步走上教学理论研究,在成为一名专家之前,他最熟悉的是历史课堂,他从一则大家最熟悉的盲人摸象开始,就好比我们的历史课,导入新课就很吸引人。他将历史、历史学与历史教育分为这样几个方面:A:人类的过去;BA留下的痕迹;C:史学家所掌握的BD:史学家从C中确立认出历史事实; E:史学家对的选择、组织与解释;F:史学家用文字来表现历史教师阅读后的理解与表达;H:学生对G的理解与表达。可见从AH,中间竟然有这么多层,而这中间的纽带就是如何让学生去理解。“理解之所以可能,因为历史材料里面所表现出来的前人言行,与我们今日的言行性质上是根本类似的——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所以我们的历史学科素养就是在古人与今人之间搭好理解之桥。

专题研讨分为四个会场,我参加了在扬州国培结识的唐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唐老师所在的分会场,没想到的是,与会专家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张老师的报告,更是在专题研讨中激起了千层浪。专家和教师代表纷纷发言,阐述自己的理念与想法,思想迸发。

这真是一次物超所值的西安之行,不枉此行。

 

古都西安 汲取养分

孙丹

感谢学校,我有幸参加了715日——18日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历史教师学科素养与高考教学胜任力研讨会。3天期间4场高水准的专家报告:《史学素养与中学历史教师素养》,《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转化与测评——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以理解为中心的历史教育》,《史学理论修养与历史教育实践》和一场热烈的专题研讨《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与教学胜任力》,着实让我受益良多,汲取了历史教学与理念上的养分。

就我最深刻的收获“理解是最有特色的历史方法”谈谈。赵亚夫说:“事实应该服务于学生对人的行为的目的和行动能力的理解,理解学生能够理解的历史,并能够有效的解释他们能够理解的历史,这就是最好的历史教学了。”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要向历史理解提问:1、为什么这些历史人物会采取这样的行为方式?2、进行某一抉择的时候历史背景是什么?3、当时社会中的主流信仰或价值是什么?4、想象一下你自己在那个人的位置,你如何回应当时的情况?5、在做这件事时,这个人或团体有盟友或支持者吗?这个人是作为一个个体,还是作为一个群体代表?在当时,这个团体和其他团体是怎样想的?6、在这次决定中什么因素被认为是最重要的?7、当我们试图解释或理解人们过去的行为时,我们应该考虑什么?

现场专家的一句话“让学生像个历史学家一样去思考”,我非常认同,并要努力去实践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