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文章内容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有感
发布时间:2017-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穆瀚均

1024-2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本次培训在青岛市的经济开发区举行,历时1天半的时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涵盖了专题报告、课程基地参观、课堂观摩、案例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尤其是对青岛经济开发区实验初中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实践探索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收获满满。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对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方式、实施内容、实施细节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服务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战略大局,是“三通”工程的核心,是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关键。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可以重构学习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推进教育服务模式变革,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变革。

网络学习空间到目前为止,一共经历了3个时期的发展。

第一个发展时期是1995年到2013年,以知识存储与共享为主要特征。这一时期,丰富的多媒体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共享。教师们通过互联网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然后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老师来说,教育资源不在是文本形式,他变得更加多样和生动,同时也对教师获取资源、使用资源的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信息素养成为新的学习能力要求。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程度逐渐加强,课堂教与学的结构开始向外延伸,封闭的教室环境开始变得开放。但是,这一时期传统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没有产生影响。我们还是在进行着四同教育: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样年龄、同样内容,这些没有变化。

第二个发展时期是2013年到2017年,以知识生成与智力共享的学习空间为主要特征。这一时期的空间,数字教育资源包括空间内部资源和空间外部云端资源,个人空间开始出现,可分为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和管理者空间等。教学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交互工具、协作工具、环境构建工具和交互过程管理工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调用云端的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工具软件(学科工具、交互工具、测试工具)来构建教学活动,并将资源推送到学生的移动学习终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并反馈汇总到学习空间。与第一发展时期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交互工具和生成性资源、智力资源的出现以及移动学习终端的使用。对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建立在线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成为基本学习方式,学生必须学会主动获得网络智力服务,使用智能终端学习成为新常态,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支持自己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得到真正落实,学生能够选择网络上优质智力资源进行学习, 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学习需要,进入不同学校的虚拟班级进行学习,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差异性学习得到支撑。对教师来说,网络教学能力成为教师必要的教学技能,教师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学习和整合多方资源。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提供智力服务,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管理者。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提升,教师要学会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教师有可能不再属于某一固定单位,学校的现状将被打破,教师教学小组(教学共同体)得到组建,跨校际教学组织得以实现。同时,这一时期虽然在学校仍然表现为四同教育,但网上已经开始转变,表现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相同年龄、相同内容。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第二时期向第三发展时期的过渡。第三时期以群体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为主要特征。这一时期的空间,增加了数据分析中心,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中心的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并随时提供个性化的干预互动。学生则可以通过各种工具获得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并可以把学习的结果反馈给数据分析中心,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分析样本,为今后的教师教学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这一时期的学习空间,将为教师提供课程设计、直播课堂答疑辅导、网络研修、作业练习、观课磨课等服务。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课程学习、计划制定、作业练习、成长记录、个性化辅导等服务。同时空间还将提供资源中心、课程中心、虚拟体验中心、智力资源中心 创新实践中心等区域服务。学习资源环境进一步虚拟化,依托知识图谱建立或改造的“数字教育资源类型Ⅰ、Ⅱ”,适应大数据学习分析的需要。虚拟实验室、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各类虚拟学习资源环境大量出现。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实体学习资源与虚拟资源融合起来为学习者提供体验学习环境;同一个虚拟学习资源环境能够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与学习体验。对学生来说,网络学习的能力需要继续提升,个性化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发展,学习走向科学。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要驾驭在虚实环境中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数据意识、数据定位与采集能力、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数据伦理道德,教师的协作教学、分层教学能力得到发展,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需要得到全面培养,最终,教师的角色再次得到重塑。教学的组织形式在这一时期完全颠覆,出现了虚拟班级与虚拟学校, 个性化学习共同体成为主流。学校也向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相同年龄、相同内容的方向变化。

 

未来,学习空间还还会向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学习资源环境出现,如智能化虚拟实验室、智能化博物馆等智能化学习资源环境。智慧学习资源系统产生,智能化学习资源环境进入自我进化阶段,将仿照人类知识管理特征,生成立体网状结构的组织形态,真正的智慧学习资源系统将会产生。智能感知学习环境得到发展和应用,以可穿戴设备、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全息成像等交互设备为交互工具的未来教室、图书馆、家庭等物理学习环境出现。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的无缝衔接,学生可以在智能导师、智能学伴的协助下开展泛在学习与个性化学习,获得虚实结合的无缝学习体验。对学生来说,个性化学习得到保障:规划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按照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兴趣、 爱好实现个性发展;获得无缝衔接的虚拟学习体验:在智能感知学习环境的帮助与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游戏学习等活动;实现泛在智能化学习:在智能导师、智能学伴的协助下开展泛在学习。对教师来说,教师的形态将多样化,虚拟环境中:科技人员以真实或虚拟的形象充当教学者;专职教师在网络区域学习中心发挥指导者、辅助者、设计者、调控者等作用。实体学校中:教师或教师协作小组能够与学生共同设计探究学习、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个性发展。虚拟教师与人类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活动, 人类教师在人的发展、人格的培养、情感教育、能力提升的维度发挥机器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学习空间,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全面的重构,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学习等促进 学生发展的为目标,完全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运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