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在化龙巷上看到这篇文章,作者以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写出了教育子女的内心感受,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希望大家阅读后来共同探讨这个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
两只眼看老师--孩子上学的,没上学的都看看吧
昨天在化龙巷上看到一篇帖子《家长会受了一肚子气!关于家长会的那点事,儿子考试分数那点事。》文中写了一个很“不称职”的家长对老师教育孩子的不满。读的时候我有种怪怪的感觉,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人不是家长,而是老师。也许是哪个老师对孩子无力教育的无奈表达吧。然而更让我奇怪的是,跟帖的人几乎一边倒站在家长这边,对家长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巨大的支持。
很久了,网上只要有和老师有关的帖子,肯定是骂声一片。这让我心很痛,这个世界为什么变化这么快?就在不久前,老师还是辛勤的园丁,灵魂的工程师,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人,怎么就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有些家长自愿的,或者被迫给一些老师送礼引来家长不满,收礼的老师毕竟只是少数(应该主要集中在个别名校吧),个别师德败坏的人不能改变整个教师队伍的纯洁吧?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对老师都是否定的态度呢?老师常对学生说,问题发生了,不要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要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问题。我是老师,我了解老师的工作方式,知道学生在学校的生存状况;同时我也是家长,我的孩子也交给老师教育,我理解家长的感受。就让我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吧。
我们的教育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一点我相信大家是认同的。90年代我踏入教师这个行列的时候,有这样一种说法――校园是最后一片净土了。20年过去了,还有净土吗?没有了。校园也不可避免地沾上了世俗的污垢,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模糊了老师的眼,让心灵不再清澈。对分数的渴望让老师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办法提高成绩。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个分数真的是家长和学生想要的吗?我想是老师想要的更多吧。于是,为了分数,老师榨干了学生在校的一分一秒,早读,午休,课间,放学后离校前都不放过。所有的差生即便只有三年级的水平,也要把他拉到六年级的水平。美其名曰:为了学生。在这个拉伸的过程中,学生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他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老师是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很多差生来学校就是给老师骂的,就是来补作业的。不能体罚,冷暴力是少不了的。有些学生心理承受力强的,也许不会有特别明显的表现;承受力差的,又缺少家庭关爱的,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给一生的发展留下伤痛。分数提高了几分又有什么意义?扪心自问,有多少老师是真的爱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成自己成功的跳板呢?拿“试金石”试一下就知道了:教育学生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还是为了提高老师的平均分和升学率?如果和名和利沾边,对学生的教育自然变得急功近利,甚至不遵守教育规律。我想这是现在社会对老师颇多微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很多学生注定不能上高中,上大学,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为什么不让学生在学校里开心一点呢?
四年前,我曾经问一个著名民办初中学生的家长,为什么要给老师送礼,他说,现在孩子压力大的,希望老师和孩子讲话的时候,能慢慢说,能多一点耐心。听了之后觉得有些心酸,难道老师不应该对学生耐心吗?一个做教师起码要具备的素质,竟然要家长花钱购买,家长怎么会说老师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共识:老师凶一点,学生怕了,就会在这门功课上下工夫,老师的成绩自然会好,老师在领导面前自然有地位。这的确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方法。但是,学生内心是很讨厌这样的老师的,老师的阴影象一座大山压着他。如果有一天能逃离这个阴影,就绝不会主动靠近和老师产生联想的事情。大家有目共睹,有多少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进入大学,摆脱束缚就沉迷网络,恋爱。原本最应该努力学习适应社会,报效祖国的时候,却成了一生中最荒废,最没有价值的回忆。不要透支孩子未来发展的能量,呵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吧,这会为他的未来拓展非常大的空间。这是老师的责任,不要为了提高几分成绩而把它毁了!!这代价太大了,老师负担不起啊!
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应该是那些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尽情驰骋的老师吧。这样的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如何用学识,用激情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上。发现学生的问题,能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教育学生。时间和精力用了很多,可是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的结果却没有出现。因为如果这个老师没有占据足够的时间在课后的巩固上,别的老师就会填补这个空白,并且尽可能占据更多的时间。等这一切结束的时候,学生已经筋疲力尽。人都是有惰性的,更何况是自制力不足的孩子?又怎么会主动巩固喜欢的老师的课堂内容呢?于是,真正为孩子发展考虑的老师得不到班主任的理解,也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把自己置身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有些老师不愿意一直承受这样的压力,于是随波逐流。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应该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吧。能够坚持下来的,往往是那些把名和利看淡的老师。他们不愿意,也不需要牺牲学生为自己铺就成功之路。这样的老师是何其少啊!
作为家长,我曾经感到无尽的悲哀。我的孩子是属于活泼好动的类型,这是天性,也成了他最大的缺点。为此,课堂上孩子无数次被老师批评,罚站,辱骂,甚至被老师拎着脖子拖出教室。但是这一切孩子都独自默默承受了,我并不知情。我以为他很快乐,其实他心里压着一座火山。直到学校下发对老师的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我想给所有老师打“优”的时候,孩子终于爆发了。他告诉我老师对他的伤害有多深,被当众拖出教室他是多么难堪,老师的冷漠和不公平的对待让他多么伤心。我被彻底惊呆了,我不知道小小的他怎么能够承受这一切!我觉得万分愧疚,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去找老师的领导吗?我有绝对的理由相信,我会取得胜利,会给孩子出气的。可是然后呢?老师不会给孩子穿小鞋吗?那岂不是把孩子放在火上烤?给孩子转班吗?我知道这不太可能?给孩子转校吗?又能转到哪里?能保证到新的学校不会碰到同样的老师?我用自己的方式和老师面谈了一次,我不知道有多大效果,只能聊以自慰吧。每天都在担心孩子在学校好不好,一看到老师的电话,心里就是一惊。好在几个月后孩子毕业了,离开了这个无数常州人千方百计想把孩子送进去的学校。我相信到现在孩子的老师也不能理解,她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伤痛。孩子把自己划在差生的行列里小学毕业了。
进入中学,我吸取教训,不但给孩子挑学校,还要挑老师。我挑老师的标准不是“严”,而是教育孩子讲究方法。经过多方打听,我找到了目标,并且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她的班。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没底。但是短短的几天夏令营,她就征服了孩子。孩子在新的环境也想把自己的优点展现出来,她准确的扑捉到了。得到老师的认可,孩子开始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老师,孩子的每一次努力都被她看在眼里,并不断在同学面前鼓励他。孩子开始在意自己的言行,自觉的改正不足,越来越要好。我惊喜地发现,尽管学习很紧张,但是,孩子很开心!自觉自愿地为老师解忧,找机会为班级服务。只要是老师说的,他都奉若圣旨,尽可能做好。即使老师批评他,他也乐意接受,不会心存不满。“老师批评谁,说明老师关心他。有的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老师就不高兴管他了。”孩子这样说,刚一听,觉得是老师说的话。一回味就知道,老师的话已经说到孩子心里去了,成了孩子的话。这说明,批评用好了,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乱用,就是乱施淫威。它不能提高老师的威信,还会使学生知错不改。
孩子的老师说,她班的学生不是批评出来的,是她表扬出来的。我相信她可以说出我孩子十个优点。孩子怎么会不开心,怎么会不自信,怎么会不努力做好一切。这个班的学生似乎都那么可爱。考试时同样是学生范了老师反复强调的错误,有的老师会怒目圆睁,大吼:“你是猪啊!”,学生立刻僵在那里。而孩子的老师会问:“这个问题我讲了几次,你们还错,你们是什么啊?”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猪”。然后一群小猪快乐地订正错误,继续开心地听课。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啊!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做梦也会笑醒。
如果老师需要家长配合做什么,她会把理由告诉我们。没有命令的口吻,字字句句都让我们家长觉得她做的一切真的是为了孩子,不是为自己。于是家长尽其所能配合老师,老师说的话孩子奉为圣旨,家长也绝不含糊。现在是家校合力,共同助推孩子成长。孩子每天很开心,我们也高兴。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孩子是家长快乐的源泉啊!我庆幸孩子遇到了好老师,我发自内心感谢她为孩子所做的一切。
连续几年了,每年都有孩子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发出最后的呐喊,我相信这呐喊喊醒了很多家长。他们宁愿孩子学习平庸,但是要健康,要快乐。因为中考和高考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还有很多家长,尽管他们希望追求卓越,甚至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和老师身上。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理解,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学校不光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习生存技能和做人的地方。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只给孩子一条路呢?
很多老师,他们的孩子非常优秀,还有很多老师,他们的孩子还没有上学。也许他们还不能理解他们眼里所谓的差生内心的感受,以及差生带给家庭的压力。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不会有和我一样曾经的悲哀。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的孩子以及再下一代永远优秀。我们都知道,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教育体制,凭借少数人是无法改变的。但也并非不可撼动。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让有着和我一样经历的老师一起,先栽下第一棵树吧。相信多年以后,百树成林。量变必然产生质变,教育终归会回归正常的轨道,所有的中国孩子都能向外国孩子一样快乐地学习,品尝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甜蜜;所有老师都能享有千百年来国人对老师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