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党群工作>>党建动态>>文章内容
2012年常州教育党建工作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2-02-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兴华

关于印发2012年常州教育党建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办公室   编辑日期:2012-2-24 9:30:58   点击数: 170

常教委〔20123

 

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社会事业局)党委,在常各高校、局属各单位及有关学校党组织:

  现将“2012年常州教育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和“2011年常州教育党建工作总结”(见附件12)印发,请各地、各校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将各自党建工作总结和意见于229日(周三)前报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联系人:朱传平,电子邮箱:jyjzcp@{域名已经过期},电话:85681322

  附件:1.2012年常州教育党建工作指导意见

     2.2011年常州教育党建工作总结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2011年常州教育党建工作总结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常州教育党建工作紧跟市委和省委教育工委步伐,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较好地实现了各项年度工作目标。

一、围绕建党九十周年扎实开展重点工作

(一)全面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表彰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党建品牌建设先进党组织。各级党组织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党委中心组学习、专家报告、思想政治课教育和个人自学等形式,推动全体干部、党员教师和广大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地、各校通过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提升对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二)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践行师德提升师能,办好教育服务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召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承办省创先争优苏南指导组工作会议,按序推进相关工作。省创先争优活动指导组(苏南组)对我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予以肯定,认为常州市教育系统能迅速建立组织机构、明确活动主题、创设切合实际的活动载体,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56期、市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48期,介绍我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情况。

(三)努力提升党建品牌内涵。围绕“基础工作好、活动开展好、作用发挥好、品牌影响好”,深化党建品牌内涵建设。举行全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建品牌建设评选会,45个单位通过电视短片或PPT的形式,全面展示党建品牌创建过程及内涵特色。分层次分类别召开辖市区和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座谈会,要求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围绕创先争优、党建品牌建设和学生党建工作,努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目前,局属各单位、各辖市区中小学、在常高校全面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党建品牌建设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载体,成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成为促进学校提升品质的有力组织保障。

(四)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在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密切学校党组织与民办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党组织的关系,探索建立“1+N”党建模式,形成“456”工作新机制,实现了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全覆盖。“1+N”党建模式是以一所公办学校党组织与多(N)个社会组织结对帮带、共建互促,通过“建、联、挂、派”四种形式,实现“工作部署同步、学习教育同步、组织培养同步、创先争优同步、品牌创建同步 ”等五个同步。这一模式在组织形式、自身建设上的指导作用,在党员发展标准、质量、结构上的把关作用,在活动阵地、配套设施、规章制度上的示范作用,在结对帮扶、岗位示范、品牌创建上的引领作用,在完善机制、民主评议、党员管理上的保障作用,在诚信办学、优质服务、健康发展上的推进作用日益显现。教育系统组织工作连续三年获市委组织部创新创优成果优秀奖(全市共10项)。

二、围绕构筑人才高地深入推进队伍建设

(一)完善制度体系。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要求,立足常州教育发展实际,重点围绕中青年干部培养、校长考核、“好班子”考评,制定《2011年常州市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意见》、《常州市教育局局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绩效考核办法》、《关于开展2010学年“好班子”考评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0学年度校科级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校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干部培养的制度形成系列。

(二)明确分层目标。从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设目标,领导班子建设强调团结、廉洁、开拓,干部队伍建设强调培养、考核、交流,党员队伍建设强调信念、责任、服务。完善“好班子”考核考评办法,成立8个调研组、分赴36个单位开展“好班子”考评、校级领导年度考核和综合调研;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13名校长开设公开课,72名校长参与各学科听评课活动;严格执行中层干部竞聘制、任期制;广泛开展“党员论坛”、“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生党建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小组,全年在高中和职业学校发展100余名优秀学生入党。教育系统党的队伍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加强学习交流。组织434名教育干部参加“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远程专题培训”,100%完成培训任务;组织分管德育校长参加常州市中小学德育干部研修班;组织341名局属单位、机关处室中青年干部进行素质能力测试;组织71所学校、81名中层干部到29所学校挂职锻炼,并搭建中层干部挂职博客群交流平台;启动校长读书行动,开设校长专题培训,举办主题为“学习全教会议精神,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提升常州教育品质”的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通过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拓宽了校科级干部的工作视野,提高了校科级干部的理论素养。

(四)优化选拔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从领导水平高、改革思路新、拒腐能力强、团结协调好、工作业绩佳的要求出发,配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产生了局属单位高中副校长、初中副校长、校管站副站长,选拔产生了局机关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主任、德育处副处长;以民主推荐和自荐的方式,在181名局属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中选拔了校科级后备干部,真正使基层单位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同志脱颖而出。

三、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一)全力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根据市委要求,成立领导机构,积极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确定联系制度,开展督查考核,在教育系统掀起了文明创建热潮。与此同时,在机关全体党员中开展了“文明社区大家建、创先争优我带头”、“市级机关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和走进社区参与文明创建宣传等活动。全市教育系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实现了台账资料得满分、实地考察不失分、暗访抽查得高分的目标,圆满完成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任务。

(二)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学生德育工作有新举措。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市中小学积极推动学校道德讲堂和师德讲堂建设,开展道德讲堂建设交流研讨活动,重点培育一批道德讲堂示范点。开展“颂英烈”、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二是教师职业道德有新风貌。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笃学、自尊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评选表彰50名“168爱生行动”先进个人,编印师德故事集《爱,在路上》,加强优秀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教师做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满意的好教师。朱文清、吴娟凤老师被评为常州市道德模范,杨建军、奚亚英老师同时入选。

(三)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合力。各级教育工会切实为教工办实事、办好事,团结和凝聚广大教职工共同为加快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出智出力。年内,评选表彰了21名市级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新增了20所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学校,多年来系统推进的师德建设工作被市总工会评为“常州市工会工作创新成果”。各级团组织进一步强化“主动作为”和“青年为本”的工作理念,引领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大显身手,引导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展现风采,开展了常州市“双十佳”优秀青年教师首评活动,进行了全市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研,举办了“生命之水”等多层面的学生主题活动建立和完善系列统战工作制度,团结和鼓励广大女性知识分子踊跃投身“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等实践活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结合实际、富有成效,注重发挥民主党派智慧,形成了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合力。

(四)努力提升教育宣传水平。一是新闻策划有成效。全年共举办常州公开课等13个专题新闻策划活动,举办优秀教师免费进社区导学等7场新闻发布会,举办龙城网民走近教育等互动宣传活动,让更多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常州教育的各项发展举措。二是上级媒体报道有深度。拓宽与国家级媒体的合作,除常规报道外,共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推出9篇深度报道,将常州教育的特色亮点更有力地呈现。三是网络正面宣传有突破。全面开展三大网站论坛正面宣传工作,通过每月网上宣传排名,有效激发各校网上宣传积极性。四是网络负面舆情有回应。网络负面舆论处置突出及时回应机制,局本级和局属单位基本做到事事有回应,各地回复率也逐渐提高,减少了网上舆情应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网络舆情总体平稳,全年共协调处理教育话题网帖2400个。

(五)全面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以全市“提升机关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大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工作作风追求更优、工作效率追求更高、教育管理追求更细、服务质量追求更好”的要求,组织“机关作风建设网上名意调查”、机关各处室效能考核工作,及时向各处室反馈意见,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局领导班子全年两次走进政风热线,为群众解答各类教育政策举措;以“创先争优当先锋、办好教育为人民”为主题,开展机关各处室和非校事业单位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单位”活动,扎实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开展党员帮扶、慈善捐助等各类公益活动;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落实信访工作,做到件件有处理,事事有答复;深入开展“五比五看”活动,努力以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塑造机关新形象,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教育新局面。

四、围绕服务发展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学习实效进一步提升。紧密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决策,围绕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育事业发展,组织教育系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组织教育系统全面学习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及《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评选10个理论中心组学习示范单位和若干个先进单位,举办以党员教育优秀影片《第一书记》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沙龙活动,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读书交流活动,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服务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的能动性。

(二)党内民主进一步发扬。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原则、依法决策原则、责任追究原则,确保各级领导班子对教育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实行民主公开,接受监督。不断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活动载体和表达意愿的渠道,通过党群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形式促进党员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开展民主教育,深入学习党内民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规定,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平等、权利和责任意识。

(三)惩防体系进一步加固。一是强化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抓好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大力开展法律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大力倡导良好风气,召开廉洁文化进校园现场推进会,开展新提任干部廉洁谈话工作。二是强化责任,构建全面系统的制度防线。制订并印发《2011年常州市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部门职责分工及主要任务》,局主要负责人与各基层单位的党政一把手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惩防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三是强化监管,建立内外结合的预警防线。加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人员、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监督,加强事后、事中和事前监督,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2012年常州教育党建工作指导意见

 

2012年常州教育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市委和省委教育工委决策部署,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实施党建工作服务“两个率先”走在前工程和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工作为抓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扎实做好教育党建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教育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全力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市教育党建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全市教育党建工作要紧密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思想、政治、组织、队伍、制度、纪律建设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导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断探索新方法,落实新举措,取得新进展。

二、将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

全市教育系统要在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围绕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借助专题辅导培训、学习日活动、机关讲堂等载体,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将学习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与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习型系统(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教育内宣作用,办好《常州教育》和《常州教育希望版》杂志,提高正面宣传水平和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大力宣传常州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重点宣传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和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等工作推进实效,增强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认同度。

三、积极构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围绕教育部党组提出的“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创先争优活动主题,深入推进我市“践行师德提升师能,办好教育服务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提升师生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为目标,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党群共创,扎实开展“三亮”(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三比”(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三评”(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工作,以争创“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单位”为载体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切实解决师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表彰创先争优活动成绩显著的学校党组织、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形成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使教育系统育人意识明显增强、热点问题明显突破、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作风建设明显加强,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四、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民主和创新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地位,鼓励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内容和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围绕教育教学中心,立足师生成长发展,提升“一校一品”党建工作成效,确保创建有内容、有举措、有成效。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各个领域有效覆盖,全面推进社会组织“1+N”党建工作模式,密切学校党组织与民办学校党组织、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关系。进一步落实党务公开制度,执行领导班子述职述廉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制度,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可信的要求,将党务公开工作贯穿于党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进一步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组织工作,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整改落实情况及群众普遍关心问题的解决进展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接受群众监督。

五、努力打造教育系统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人才强教,深入落实全市教育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广开进贤之路,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把教育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坚持并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任前公示等办法,及时总结经验,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围绕“好班子”创建活动制定并完善干部网络评价考核制度,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基层单位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不断增强教育系统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复杂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努力打造优秀校长队伍,建立学校文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信息化等学习研究共同体,开展读书交流、调查研究、网络博客等学习研究系列活动,提供分层、分阶段、自主选择的学习培训资源,深化上课、听课、评课等校长进课堂系列活动,评选一批优秀校长。加强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外派挂职、“影子”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化中层干部挂职活动,拓宽挂职领域和挂职渠道;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探索后备干部培养新机制。开展机关公务员主题教育活动,优化“勤政为民、务实创新、公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形象。

六、整体分层推进教育系统党员队伍建设

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讲责任、重奉献”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重温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拓宽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加强党务工作培训和研究,建设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带头打造“精致高效课堂”,以党性铸师魂。推进青年党员教师“双培工程”,努力把优秀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骨干教师。深入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调研,进一步在中学生中进行党的知识教育,加强四星级以上高中及高职校学生党建工作,积极吸收优秀青年学生入党,着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七、大力建设积极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

进一步强化文化育人理念,根据各地、各校实际,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不断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形成和突显学校文化特色,提升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文明单位评比考核规则,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工作,促进文明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建设和谐校园,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广大师生文明素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国家、党和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感,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有道德的人。加强对绩效工资改革的领导,提高学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师德建设,评选表彰50名常州市师德模范和20个师德建设先进学校,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学校文化格局。

八、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宣传教育,重点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创建“廉洁文化先进学校”市级示范点6所、省级示范点1所。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常州市教育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努力形成靠制度约束权力运行、规范从政行为,靠制度办事、管人,靠制度完善民主集中制、行政权力制和监督制的有效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对学校招生、干部任用、教职工调配录用、岗位聘任、经费收支、基建工程及大宗物资采购招标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三合一”平台建设,使教育行政部门权力阳光、运行透明

九、不断凝聚群团组织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合力

充分发挥教育工会作用,加快民主治校进程,开展首批校务公开工作示范校评比活动,推广劳模创新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做法经验,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努力培养一批优秀团队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着力加强团队组织规范化建设、团队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团队工作研究,开展纪念建团90周年、“红色五月”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女工工作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评选表彰一批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和“巾帼建功”标兵,开设“我心中最佳职业女性”论坛。推进各级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构筑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不断增强关工委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重视民主党派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就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献良策、作贡献,努力实现教育工作和统战工作的良性互动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