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党群工作>>党建动态>>文章内容
做那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凌富艳)
发布时间:2011-06-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兴华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党员教师,身兼双重身份,既是共产党员,又是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学校的中层,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惟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坚持人民教师的诲人不倦,才能真正当好一名党员教师,成为党员中的优秀者,教师中的佼佼者,才能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的责任在于对教育事业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一句不长的话却字字敲在我的心上。身为人师多年的我埋头在课本、试卷中,有没有真正去想过自己的“核心”是什么,自己的工作核心又是什么,难道真的要成为那个“蜡烛”、那只“春蚕”吗?猛然间,想起了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更想起了花园中学“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合作进取、务实创新、自强不息的”六种精神。如此这样,我们每个教师才能成为能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而这些“希望”和“精神”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党员教师的应该有的“先锋模范!

一、        无私奉献、爱岗敬业——“钥匙”的根本

当你成为一名教师时,或许也曾自豪过,但随着学生的一次次调皮,辛勤地付出却没有回报之后,可能你的某个“小我”就开始作怪,有一些想法便开始自然地产生。在当今的社会,每一个职业都需要“爱”,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敬”,更何况是我们这群人类灵魂工程师呢?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真正关爱学生。而失去责任感的教师不仅丧失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必将在麻木中失去教育的良知。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外人态度,得过且过、和尚撞钟的混沌状态,自由散漫、无所事事、无所谓的行为,随随便便邋里邋遢的品行,诸如此类的教育教学怪现象就随之而生。

做一名敬业的教师,必须要有一种职业的敬畏感,敬畏是衡量一个人成熟度的标志,它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一个敬畏工作的人,面对要做的事情,没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因为有发自内心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标准,他的内心是安定的、平和的,他会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约束不端行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所谓“敬业者生存”,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教师一定要热爱所教的学科,热爱所教的对象。教师从内心真正热爱学生,就会产生爱生如子之情,就会把挚爱倾注到教学中,就会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进教学中。具备了爱心的教师,才能真心实意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才能心存善意,宽恕学生的“冒犯和过错”;才能凝聚学生,增强士气;才能“以心灵感召心灵,以激情唤起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丰富灵魂”,才能收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才能真正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

二、        吃苦耐劳、合作进取、务实创新——“钥匙”的质地

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层出不穷。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作为教师,作为一个传授知识与他人的师者,如果没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他又怎么能“授人,解惑”呢?他这把“钥匙”岂不是一把质量低劣,会误人大事的“钥匙”?因此当代的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改变自己工作和生存状态。而且这种学习是终身地,并且带有一定痛苦地,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教师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而在这种学习中,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吃苦耐劳,注意合作进取,更需要我们在“务实”——遵守原有的教育教育规律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同时还要“创新”——根据现行的学生状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人非圣贤,谁能古今万事皆通晓?因此,为师者,欲做在知识海洋里探海人的导航灯,就必须不断自我“充电”,提高自己这把“钥匙”的质地,让自己成为那把“万能钥匙”!

三、        自强不息——“钥匙”的追求

现今的社会,物欲横流,权钱交易,我们教师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自己那份“为人师表”,保持自己那份“文人清高”?我觉得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眼睛向内、超越自我、自强不息,信守心灵的宁静,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当别人埋汰“教师”时,自己知道“教师”是什么,自己知道“教师”该怎么做,该怎么样不停地奋斗;当别人赞颂“教师”时,自己知道自己的份量到底是多少,自己清楚该怎么做来对得起“教师”二字!

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好做优本职工作。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的工作,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才能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