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目标
以教研组主动发展为抓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技术水平,优化教学评价制度,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工作举措:
1、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教学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1)建立中层干部“蹲点”制度。
每位中层干部负责1—2个教研组。具体工作为:①每周参加教研组或其中一个年级的备课组活动并作好记录;②每周检查组内一位老师的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③每周听课,大组至少听2节课,小组为1节,并检查被听课老师的备课笔记。
(2)进一步落实常态课的督学机制。
①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每周要听组内老师2节课,及时与老师交流。并于第二周的周五将听课笔记本交到课程发展处,每两周检查1次并将结果反馈在校园网上。
②校长室和中层的随堂听课。
③定期的课堂教学诊断。全校性的不打招呼的课堂教学诊断进行两次,结束后让各组召集人利用教工会议时间向大家汇报诊断结果。
(3)完善阶段检测制度。坚持每两个月一次阶段检测,七、八年级的语、数、英、物理学科统一测试,九年级各门学科统一测试。规范命题要求,提高试卷质量;认真阅卷,统一输成绩,认真讲评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家长。各备课组及时做好质量分析,让阶段检测真正发挥检测、反馈、调整的功能。
(4)多角度开展评教评学活动。进一步实施《花园中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从师德规范、校本培训、教学常规、教学成果等方面对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再结合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老师的教学,善意的给老师提出一些整改意见。
2、强化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将平时的学科培训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开学每一课,就采用我们教师上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专家进行即席指导、培训的方式,为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2)优化“聚集课堂”活动。一是保证开课的数量,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开课1节,且老师开课的时间必须放在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那个半天,课程发展处负责调课,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听课。二更要注重开课的质量,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注重听课后的评课。
(3)起始年级做好与小学的衔接教学研讨活动。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和一小、二小对应的老师可分别在小学高年级、七年级开设同题异构课或同题同构课,在开课与评课中增进对小学、初中教学的理解,实现教学的对接。
(4)九年级本学期期初要重视新授课,扎扎实实开展新授课的研究。期末复习时要对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教学做出充分地研究,为下学期长达半学期的中考复习打好基础。
(5)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各年级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录播教室不久也将建好,各教研组要充分利用录播教室的先进功能,开展微型课堂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组主动发展
教研组的发展要基于教学,立足于教学。积极争创常州市示范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本学期要注意的工作:
(1)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第9周走出去与北环中学进行联合教研活动,扩大我们的教学新视野,促进校际合作、互助、分享与交流。
(2)强化备课组集备意识与制度,形成规范。备课组每周集备一次,必须定时定点。现在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办公室基本都是按照学科组来分的,这为我们的集备提供了固定的场所,各备课组特别是九年级各备课组能认真布置小办公室的文化环境,力求干净整洁、富有文化特色。
(3)开展命题研究。本学期每个月开展研究活动一次,通过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命题技术与技能,提高命题能力。在平时的实践中,注重周末作业的设计和阶段检测试卷的命制,以此作为训练教师命题能力的基本途径。
(4)以教研组为单位承办全校学生或年级学生的学科兴趣活动,每次活动各教研组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继续开展分层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与管理。
①三个年级的特色班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有别于提高班、强化班。
②加强对薄弱学生薄弱学科辅导的研究。将辅导从七年级抓起,从七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七八年级利用自习课等时间,固定时间、在我们提供的固定地点,由英语、数学老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薄弱学生进行集中辅导,我们会根据起点成绩及阶段检测、期中、期末成绩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6)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重点。每一位青年教师要在专业发展上制定明确的目标,细化发展的举措。教研组组长要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起积极的引领、督促作用。
(7)教研组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整合了部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学习该学科的能力。
附:
具 体 工 作 安 排:
月 份 |
主 要 工 作 安 排 |
九月份 |
1、教研组长会议(29日下午2:00) 2、备课笔记检查(9月1日上午) 3、开学研讨第一课(9月1日) 4、第一次集体教研活动(9月5日7、8节课,以教研组形式) 5、聚焦课堂之开学调研(第2、3周 课程处) 6、部门、教研组工作计划(第2周 教师处、课程处) 7、小初中衔接研讨(第3周 课程处) 8、九年级家长会议(第5周 九年级组) 9、命题研究小组第一次活动 |
十月份 |
1、 阶段教学检测、总结会(第7周 ) 2、课堂教学诊断活动(第8周 ) 3、教研组联合教研活动(与北环中学)(第9周 ) 4、聚焦课堂之毕业班教学(第9周 ) 5、教研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第10周 教师处 课程处) 6、命题研究小组第二次活动 |
十一月份 |
1、 期中考试(第11周 课程处) 2、 期中分析会、学生会、家长会、评教活动(第12周 课程处 学生处) 3、 对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第13周 ) 4、 八年级家长开放日(第13周 八年级组) 5、 命题研究小组第三次活动 6、听课笔记检查 |
十二月份 |
1、聚焦课堂之教学诊断(第15周 课程处) 2、校本课程教师案例收集(第15周 课程处) 3、校本课程成果展示(第16周 课程处) 4、命题研究小组第四次活动 |
一月份 |
1、期末考试(第22周 ) 2、聚焦课堂之复习教学(第20周 ) 3、教研组学期工作展示(第23周 ) 4、九年级家长会(第23周 九年级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