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校务公开>>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2-09-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课程处

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以教研组主动发展为抓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技术水平,优化教学评价制度,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工作举措:

1、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教学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1)建立中层干部“蹲点”制度。

每位中层干部负责12个教研组。具体工作为:①每周参加教研组或其中一个年级的备课组活动并作好记录;②每周检查组内一位老师的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③每周听课,大组至少听2节课,小组为1节,并检查被听课老师的备课笔记。

(2)进一步落实常态课的督学机制。

①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每周要听组内老师2节课,及时与老师交流。并于第二周的周五将听课笔记本交到课程发展处,每两周检查1次并将结果反馈在校园网上。

②校长室和中层的随堂听课。

③定期的课堂教学诊断。全校性的不打招呼的课堂教学诊断进行两次,结束后让各组召集人利用教工会议时间向大家汇报诊断结果。

    (3)完善阶段检测制度。坚持每两个月一次阶段检测,七、八年级的语、数、英、物理学科统一测试,九年级各门学科统一测试。规范命题要求,提高试卷质量;认真阅卷,统一输成绩,认真讲评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家长。各备课组及时做好质量分析,让阶段检测真正发挥检测、反馈、调整的功能。

(4)多角度开展评教评学活动。进一步实施《花园中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从师德规范、校本培训、教学常规、教学成果等方面对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再结合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老师的教学,善意的给老师提出一些整改意见。

2强化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将平时的学科培训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开学每一课,就采用我们教师上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专家进行即席指导、培训的方式,为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2)优化“聚集课堂”活动。一是保证开课的数量,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开课1节,且老师开课的时间必须放在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那个半天,课程发展处负责调课,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听课。二更要注重开课的质量,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注重听课后的评课。

 (3)起始年级做好与小学的衔接教学研讨活动。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和一小、二小对应的老师可分别在小学高年级、七年级开设同题异构课或同题同构课,在开课与评课中增进对小学、初中教学的理解,实现教学的对接。

(4)九年级本学期期初要重视新授课,扎扎实实开展新授课的研究。期末复习时要对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教学做出充分地研究,为下学期长达半学期的中考复习打好基础。

 (5)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各年级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录播教室不久也将建好,各教研组要充分利用录播教室的先进功能,开展微型课堂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组主动发展

教研组的发展要基于教学,立足于教学。积极争创常州市示范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本学期要注意的工作:

(1)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第9周走出去与北环中学进行联合教研活动,扩大我们的教学新视野,促进校际合作、互助、分享与交流。

(2)强化备课组集备意识与制度,形成规范。备课组每周集备一次,必须定时定点。现在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办公室基本都是按照学科组来分的,这为我们的集备提供了固定的场所,各备课组特别是九年级各备课组能认真布置小办公室的文化环境,力求干净整洁、富有文化特色。

 (3)开展命题研究。本学期每个月开展研究活动一次,通过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命题技术与技能,提高命题能力。在平时的实践中,注重周末作业的设计和阶段检测试卷的命制,以此作为训练教师命题能力的基本途径。

(4)以教研组为单位承办全校学生或年级学生的学科兴趣活动,每次活动各教研组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继续开展分层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与管理。

①三个年级的特色班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有别于提高班、强化班。

②加强对薄弱学生薄弱学科辅导的研究。将辅导从七年级抓起,从七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七八年级利用自习课等时间,固定时间、在我们提供的固定地点,由英语、数学老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薄弱学生进行集中辅导,我们会根据起点成绩及阶段检测、期中、期末成绩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6)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重点。每一位青年教师要在专业发展上制定明确的目标,细化发展的举措。教研组组长要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起积极的引领、督促作用。

(7)教研组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整合了部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学习该学科的能力。

附:具 体 工 作 安 排

 

  

主 要 工 作 安 排

九月份

1、教研组长会议(29日下午200

2、备课笔记检查(91日上午)

3、开学研讨第一课(91日)

4、第一次集体教研活动(9578节课,以教研组形式)

5、聚焦课堂之开学调研(第23周 课程处)

6部门、教研组工作计划(第2周 教师处、课程处)

7小初中衔接研讨(第3周 课程处)

8、九年级家长会议(第5周 九年级组)

9命题研究小组第一次活动

十月份

1、  阶段教学检测、总结会(第7周 )

2、课堂教学诊断活动(8  )

3、教研组联合教研活动(与北环中学)(9  )

4、聚焦课堂之毕业班教学(第9周 )

5、教研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第10 教师处 课程处)

6、命题研究小组第二次活动

十一月份

1、  期中考试(第11 课程处)

2、  期中分析会、学生会、家长会、评教活动(第12 课程处 学生处)

3、  对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第13 

4、  八年级家长开放日(第13 八年级组)

5、  命题研究小组第三次活动

6、听课笔记检查

十二月份

1、聚焦课堂之教学诊断(第15  课程处)

2、校本课程教师案例收集(第15周 课程处)

3、校本课程成果展示(第16周 课程处)

4、命题研究小组第四次活动

一月份

 

 

1期末考试(第22 

2、聚焦课堂之复习教学(第20周 )

3、教研组学期工作展示(第23周 )

4、九年级家长会(第23  九年级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