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校务公开>>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3-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课程处

促规范、求实效、显创新

   ——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发展处工作总结

 

匆匆的脚步跨过一个学期,回首半年来留下的那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足迹,

盘点过去,期待未来。2012学年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课程处紧紧围绕“规范、实效、创新”开展工作,其中,规范是根本,实效是目标,创新是追求。具体工作如下:

一、制度促规范

    1建立中层干部蹲点制度

每位中层干部负责12个教研组。具体工作为:每周参加教研组或其中一个年级的备课组活动并作好记录;每周检查组内一位老师的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每周听课,大组至少2节课,小组为1节,并检查被听课老师的备课笔记。以上三项工作都要作好记录,并在办公会议上汇报(语、数、英必须每次都要汇报)。半个学期来,每位蹲点的干部各尽其责,充分发挥自己在组内的引领、指导作用。特别是语、数、英组三位蹲点的干部,在每周的办公会议上都要汇报自已蹲点的情况,促使教研组的各项工作更规范。

2进一步落实常态课的督学机制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校长室和中层的随堂听课全校性课堂教学诊断相结合,帮助老师发现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作业布置及批改)中的问题及班级学生学习该学科的问题,以便老师知已知彼,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3完善阶段检测、期中考务制度

坚持每两个月一次阶段检测(统一练习),规范命题要求,提高试卷质量;认真讲评,及时做好质量分析,让阶段检测真正发挥检测、反馈、调整的功能。期中考试,从命题、监考、阅卷、输分、讲评、各年级的研讨会,全体师生的重视程度更体现了规范意识。

二、研究增实效

1、学科培训转观念

将平时的学科培训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开展课堂研讨、即席指导。开学来,多次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或蹲点课堂,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席指导、培训的,进一步转变我们的课堂观,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最直接的指导和帮助。

2、聚焦课堂促成长

教研组落实组内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课的要求,每位老师抓住机会在磨练中进步,在探讨中成长。各组加强了评课的环节,每次开课后,组内老师充分探讨,开课老师收获颇丰。特别是1123开展的研究生成员对外开课活动,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相信这样的课堂会逐渐成为我校每一位教师的常态课,花中的教学质量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3、中小衔接增理解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我校七年级分别与花园二小、花园小学开展了中小数学、英语衔接教学研讨活动。

从活动中得到一些启示:1、小初衔接的不是知识点的讲授,也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如何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七年级的学生还带有小学生的特点,所以七年级的老师要注意:(1)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更用心,教学方式要更丰富,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2)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七年级学生逐渐过渡,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3)要帮助学生保持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同时要培养学生形成新的学习习惯如记笔记等。中小衔接的活动让所有数学、英语老师受益匪浅,而这仅是我们进行衔接研究的一个开端。今后,我们会继续在其他学科及德育上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交流,共同探讨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思想与方法。

    4、补工作提质量

本学期加强对薄弱学生薄弱学科的辅导。将辅导从起始年级抓起,从七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七、八年级利用自习课等时间,固定时间,由英语、数学老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薄弱学生进行集中辅导。

5、年级管理有新招

在校长室的引领下,本学期八、九年级的各项工作能整体构思、科学布署,教学和德育两手都抓。八年级重在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九年级将学生的提优、扶中、巩固作为教学的目标任务,为老师、学生精心设立加油站。两个年级都高度重视各学科、各班级教情和学情的发展趋向。

6、微视频制作已起步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的改革,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九年级数、理、化复习课微视频的制作已起步。我们尝试让学生在假期中根据微视频的指导复习、检查作业。

三、活动显创新

1、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第7周走出去与北环中学进行数、理、化的联合教研活动,扩大我们的教学视野,促进校际合作、互助、分享与交流。1129,数、理、化、英教研组长赴一中学习微视频的制作,收获颇丰。

    2、以教研组为单位承办全校学生或年级学生的学科兴趣活动,每次活动各教研组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历史组承办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充分激发了学

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进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物理、化学组承办了科技节,让学生完成了一次课堂外的学习、观察、实践和创造。科技节的主题科技、兴趣、能力 从中得到充分地体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