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管理抓质量 创新工作求突破
——常州市花园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12学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目标,在提高常规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我校争创党建品牌,以精心设计的各类校园活动为载体,以团队研修为抓手,力争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和新突破。
一、教学研究求突破
1、制度促规范。 ①建立干部“蹲点”制度。中层干部“蹲点”教研活动和集备、蹲点课堂、蹲点作业,并在每周办公会议上汇报。一个学期来,每位蹲点的干部各尽其责,充分发挥自己在组内的引领、指导作用,促使教研组的各项工作更规范。②落实常态课的督学机制。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校长室和中层的随堂听课、全校性课堂教学诊断相结合,帮助老师发现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作业布置及批改)中的问题及班级学生学习该学科的问题。
2、研究增实效。①学科培训转观念。开学来,我校多次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或蹲点课堂,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席指导、培训的,进一步转变我们的课堂观,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最直接的指导和帮助。②聚焦课堂促成长。教研组落实组内老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课的要求,加强了评课的环节,组内老师充分探讨,开课老师收获颇丰。特别是
3、活动显创新。①加强校际交流。第7周走出去与北环中学进行数、理、化的联合教研活动,扩大我们的教学视野,促进校际合作、互助、分享与交流。
二、团队研修为抓手
花中秉承并发扬“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的教学理念,针对花中教师团队的特点, 成立研究生工作室、园丁班主任工作室和青年教师成长营等研修团队。进一步深化团队研修机制,通过阶段考核、评选与表彰、展示,进一步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发展积极性,发挥团队及优秀成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放大团队研修的作用,以研促教、以研促发展。仅2012年,我校就有九位教师出国深造,多位教师外出研修学习。
开设花中讲坛,加强专家引领。
团队研修,成果显著。研究生工作室成员
三、党务宣传创品牌
1. 架设“书记有约”,沟通干群交流。学校科学决策,管理民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升管理与教育品质。本学期新成立“书记有约”,每周二、周四上午校领导俯下身倾听教职工建议,及时改进和调整工作策略,加快学校的科学发展。
2.密切联系群团,坚持民主治校。学校党支部密切联系群团组织,指导他们开展工作,群策群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党支部积极支持民盟开展活动,本学期学校民盟两次邀请常州民盟市委来校指导工作。
3、加大宣传力度,开创崭新局面。本学期成立“花香满园”新闻工作室,开通学校微博。我们采用部门负责制、实行政策鼓励、发挥群众力量等方式调动了师生通讯报道的主动性。网络宣传初显成效,我校在常州教育网上发表的通讯报道每月均有五篇左右,化龙巷、中吴网上也时有我校的新闻,在最近的直属学校网络宣传情况汇总中名列前茅。
四、文化建设有亮点
1、加强队伍建设。继续推进班主任理论学习和工作反思活动,通过为班主任提供大量理论学习材料和专业书籍以及对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和具体案例培训,殷爱梅老师荣获班主任年会论文二等奖。建立班主任导师制和师徒结对,使更多的年轻班主任尽快成长起来。本学期还组织了邵奕、王彬等10多位班主任参加省、市各级培训。
2、开展特色活动。继续实行分年级的分段教育,每月开展“阳光学子”评选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精心设计主题活动。每周“三名”校晨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文学和艺术体验,每月围绕德育主题开展一次大型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3、提升文化品位。①建立“园丁”班主任工作室,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公开课,推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打造班级文化建设品牌。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继续定期出好心理健康小报和板报,每周进行心理团队辅导。③落实“三名”教育,围象棋特色班培训为常规工作,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4、共建和谐社区。做好“帮困助学”工作,本学期已经帮助学生完成了政府“帮困助学”金和杨子餐饮爱心助学金共30人的申报工作。与对口小学开展共建宣传活动,以致愿社团、公民教育为载体开展社区联谊活动,组织好“家长学校”工作,提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性,同时协助做好“关工委”工作。
5、以创建促提高。本学期积极申报了各项评比内容——常州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示范学校、2012年依法治校示范校、第五批书法特色学校、生命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准备,积极创建,积累了很多对材料整理的经验,通过对照评比条件提高了思想认识。
2012年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社区居民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2013年,我们要为花园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加强学校特色,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让阳光满园,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