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校务公开>>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6-02-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伟

新学期,课程处将围绕学校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在校长室的带领下,探索、研究、实施阳光教育系列工作:打造阳光教研组(备课组),完善阳光课程方案,探索阳光课堂,研究阳光作业,确保学生阳光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学品质,为每位师生的更好发展提供适切性服务。

    一、教研组建设

通过打造阳光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化追求与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差

异发展提供适切性服务。

抓实常规工作

1.完善并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继续实行每日巡课制度、每周的中层蹲点制

度、每周的组长督学制度,通过巡查、诊断、通报、整改等,加强对常态课的常规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做到每月重点检查一项内容,有检查有反馈,抓典型、扬先进、重落实;在管理上重过程,重引导。

2.推行主题式“聚焦课堂”活动。本学期的聚焦课堂,采用一月一主题的形式:2-3月份,以“技术促进教与学”为研究主题;4月份,以党员、骨干教师示范课为研究主题;5月份,以九年级复习与讲评课为研究主题;6月份,以七、八年级的复习与讲评课为主题。每个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定时间、定学科,保证聚焦课堂的研究性、示范性;重视开课后的网络评课,让网络评课发挥出应有价值。

(二)抓住重点工作

1.深化教研组文化建设。

1)校内要进一步落实集备活动,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的意识。集体备课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教法、作业的设计与评价。通过形式与内容的改变,来达到创设较浓厚的集备氛围的目的。

2)各教研组加强与外校教研组的联合教研,丰富教研形式;充分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提高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共同提高。

3)继续做好年度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和奖励,提高教研组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专业发展、资料建设、学生活动等方面的水平和实力。

2.完善学科课程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阳光课程方案,以教研组为单位完善学科课程方案,特别是注重利用新校完善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发挥学科专长和兴趣特长,开发更多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全面和有特长的发展。学科课程方案的完善,数学、政治、信息组先行,3月中旬出台终稿,其他组4月中旬完成。

3.探索阳光课堂教学。以1-2个备课组为试点开展阳光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开展课例研究,努力构建阳光课堂的基本模型。以阳光课堂的师生教学评价表为抓手,完善具有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的阳光课堂的模型和要素,创新课堂评价,提升教学智慧。

(三)突破难点工作

1.探索“提优补差”的方式。积极探索适合三个年级学生特点的、适合不同学科的“提优补差”方式:①九年级的提优工作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定时间,固定教师,确保提优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为高中自主招生输送优秀毕业生。②七八年级的数学、英语“补差”工作仍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定学生人数,备课组集备补差内容。

2.深入阳光作业研究。开展周末及节假日作业研究,兼顾差异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各教研组开学初根据学校的《周末及节假日作业研究方案》,再根据本学科特点确定自己学科的研究细则。充分利用青果在线等互联网时代的强大教学资源,创新作业评价,增加面批指导,善用激励评价,运用班级展评和年级展评,提高周末及节假日作业的质量,提高阳光教育的品质。

3.深入推进数学课程基地建设

1)结合校安工程,做好新校区课程基地功能教室、长廊的文化设计、环境布置工作,突出课程基地功能教室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组织课程基地建设研究团队成员,进一步进行新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微视频、平板电脑、图形计算器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中的应用。同时,定期分类收集课堂教学设计、PPT等资料,完善资源库的建设。

3)以数学课程方案的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数学文化的渗透,和新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为抓手,深化对课程基地建设的认识,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研组建设,进一步宣传我校课程基地建设情况,鼓励其他组老师参与新技术课堂教学研究的工作中来,增强课程基地建设的辐射功能,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组的发展。

二、九年级工作

(一)明确目标。结合上学期全年级的整体情况及各班学生的情况,制定年级目标及班级目标,为年级、各班级设计奋斗路线图。

(二)时间精细化管理。合理规划学生在校的每阶段、每天的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

 

(三)合理激励。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班会、青春励志行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激励,激发学习动力。通过体育模考、英语模考、新课结束等考试机会诊断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况,诊断各个班级的发展情况,研究每一位学生发展情况,寻找相应对策,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