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辅助栏目>>栏目备份>>校务公开>>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1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教育工作意见
发布时间:2016-02-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伟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2016年常州教育工作意见》,以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为指引,以学校阳光教育为统领,完善学校课程方案,高质量完成新校建设,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办学目标。

二、主要目标

    完成新校改造最后阶段的建设,安全平稳做好搬迁;加紧完善学校阳光课程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实施方案,并逐步形成相应的课程、学案;研究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初步构建阳光课堂教学模型;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推进网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化阳光学生评价机制;初步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依法治教;完善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确保阳光教育的有效推行。

三、主要任务

1.完成新校建设,开启阳光花园和阳光教育的新旅途

完善新校建设最后阶段的文化设计、绿化设计、装备设计和装修,确保新校建设的高质量和高品位。协调好新校建设与装修公司、设计公司和代建、监理公司等各方关系,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安全、有序地完成校安工程。重视新校建设中的重点场馆的设计和装修,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尤其是数学课程基地、三名文化中心、校史文化布置,将学校建设与课程建设、文化传承、特色发展有机结合。

提前做好学校安全搬迁预案,做好新校投入使用的各种准备工作,确保学校于六月底准时整体搬迁和秋季正常开学投入使用。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学校的阳光教育和阳光新花园,为学校的顺利搬迁和开学做好舆论导向,使学校的阳光教育再发展赢得更多影响和支持。

2.完善学校课程,开展阳光课堂和阳光作业的新研究

进一步完善学校阳光课程方案,在校内外积极宣传学校课程建设,鼓励学生多样发展。以教研组为单位制定学科课程方案,号召教师利用新校完善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发挥学科专长和兴趣特长,开发更多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利用教师、家长和社区力量,开发出更多有特色、受学生欢迎的特色课程,满足学生的全面和有特长的发展。

进一步做好数学课程基地建设,以数学课程方案的制定、校本课程的开发、数学文化的渗透,和新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为抓手,深化对课程基地建设的认识,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研组建设,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组的发展。

着眼于构建更有生命力的课堂模型,针对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为辅的现状,着力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在师生中展开对阳光课堂模型的大讨论,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改革。以“以生为本、关系和谐、智慧共生、教学相长”为基本要素,努力构建阳光课堂的基本模型。以阳光课堂的师生教学评价表为抓手,完善具有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的阳光课堂的模型和要素,创新课堂评价,激发师生潜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堂转型,提升教学智慧。

开展以落实阳光课程、延伸阳光课堂、培养阳光学子为目标的周末作业研究,兼顾差异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充分利用青果在线等互联网时代的强大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差异学习。创新作业评价,增加面批指导,善用激励评价,运用班级展评和年级展评,提高周末作业的质量,提高阳光教育的品质。

3.创新师生评价,展现阳光师生和阳光团队的新形象

继续做好阳光学子和阳光教师的评选和宣传,促进阳光教育的发展和阳光形象的展现。继续探索网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利用网络化大数据提高评价的过程性和客观性,鼓励学生多元发展。通过过程性评价,提高七彩德育的丰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学校特色教育的开展,提高德育活动的参与面。

加强阳光教育的宣传,利用网上互动和鼓励家长参与,密切家校联系,继续发挥家长工作室、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校报、校刊以及新兴媒体(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圈、官方微博、QQ群等),加强面向社区的宣传;继续做好年度优秀教师、班主任和教研组的评选,充分展示新花园的阳光教育和阳光校园,提高办学的影响力。

4.完善阳光管理,实现民主治校和现代办学的新格局

完善学校章程,充分发挥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工作室的作用,重视调查研究,发扬民主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倡导以部门为单位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升工作品质的习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提高管理的艺术性与有效性,以班主任电子化手册为抓手,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性。以三课(课程、课堂和课题)为抓手,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鼓励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提升专业水平和研究意识。

 

加强年级组管理,一方面加强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对日常教学质量的研究与监控;另一方面重视调研,深入师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还要增强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开展群众性活动,以新校建成为契机,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对阳光教育的认同感,增强团队意识,提倡合作精神,确保分年级目标的有效落实,积极倡导毕业班精神,使团结奋进的初三精神发扬光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