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意见 (节选)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增强爱自我、爱他人、爱自然、爱社会的意识,提升幸福生活的能力,特制定常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意见。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活动。它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在生命中教育和为了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学生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和谐的关系。
第二部分 课程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2.贴近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联系学生实际,依据学生现实生活背景开展生命教育。
3.倡导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情景模拟、研究学习、角色体验、拓展训练等形式,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部分 课程目标
统筹学校现有各类专题教育,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内容,注重课堂教学实效,鼓励开发校本课程,构建活动项目课程,逐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构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实施,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高生命质量。
第四部分 课程内容
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基于生命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围绕个体生命活动的三方面关系——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命特征,采取同一主题、螺旋上升的思路设计和组织实施。各学段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参考如下:
初中阶段
年 级
|
生命教育课程内容
|
七年级
|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男女生的正常交往;怀孕与分娩;理解疾病;营养指南;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传染性疾病及其防治;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防治;遵循药品使用的准则;身体活动与健康;紧急避险;公共卫生资源及其利用;生死尊严
|
八年级
|
培养健康的心理,发展良好性格;做负责任的决定;预防自杀;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学会解决冲突;学校安全和暴力预防;社会暴力及其预防;管理你的时间;管理你的金钱;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作一个积极的社区居民;走近弱势群体;做一名志愿者
|
九年级
|
健康的家庭关系;压力管理;学会面对挫折;避孕与安全性行为;辨别虚假广告;抵制烟草、酒精饮品;支持慈善事业;职业生涯规划
|
第五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在国家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重视国家课程中生命教育内容的教学,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指导,提高国家课程中生命教育内容的教学质量。
2.坚持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3.强化对危机事件的科学干预。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自律与自我教育的同时,强调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等的积极引导和主动帮助,包括引导学生增强求援意识和应对技能,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
4.与家庭、社会合力推进生命教育。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二)评价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生命教育的过程性管理,通过生命教育项目研究,指导学校课程实施,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对成效显著的学校予以表彰。各辖市(区)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生命教育研讨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生命教育展示活动。
2.学校对生命教育指导教师的评价。一是校本课程方案(含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等),要求目标明确,内容科学,启发性强。二是校本课程实施(含实施过程与方法、教师素质、学生参与、教学效果等),要求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重视学生在健康、安全、愉快、积极地学习和生活中的个性化表现。采取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4.学校、教师、学生的自我评价。学校要将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教师配备、经费保障、活动开设等方面内容纳入自评体系,逐一检查,查漏补缺。教师要经常反思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学生日常指导等方面工作,不断改进完善。学生要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对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主动成为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设者之一。
(三)资源开发建议
1.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生命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可围绕生涯教育、禁毒教育、死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专题,加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每二周安排1个专用课时,并列入学校课表,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教学,逐步形成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特色。
2.构建学校生命教育活动课程。各学校要按照课程建设要求,加强对学校生命教育活动的整合和设计,建立系统的生命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举办好生命教育周、生命成长体验营、阳光行动等活动,打造学校生命教育精品项目。
3.整合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各地各校要积极开发和整合生命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禁毒、防震减灾、环境教育等地方科普教育读本,打破行业、区域以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组建生命教育讲师团,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立生命教育基地,实施生命教育111工程(在全市中小学建立100所生命教育项目示范学校、培养1000名生命教育辅导员、培训100名生命教育研究员),建立可供师生、家长分享的课程资源平台,构建个体帮助、同伴互助、群体扶助的生命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