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教学创新,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工作目标
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结构,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
2.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研讨、教师培训、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夯实规范办学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合法合规。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工作重点
1.课程设置与调整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课程安排,确保各学科课时分配的合理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兴趣,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注重跨学科融合,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管理与监督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确保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组织校内外专家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校本培训与教研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开展校内校外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经验交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提升科研能力。
4.课程教学改革与深化
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信息技术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5.教学评价与反馈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改进。
四、落实九年级各项工作
明确任务。制定九年级下学期工作行事历,提前制定计划,合理规划,有步骤、有节奏的完成各项工作。
明确目标。结合第一学期全年级的发展情况,各班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年级目标及班级目标,为年级、各班级设计奋斗路线图。
时间精细化管理。合理规划学生在校的每阶段、每天的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
合理激励。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班会、青春励志行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激励,激发学习动力。通过体育英语模考、新课结束考试、一模二模等考试机会诊断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况,诊断各个班级的发展情况,研究每一位学生发展情况,寻找相应对策,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五、继续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合理控制作业量,努力锻造学生学习力。完善学校作业管理制度,落实“双减”, 按照要求布置作业,执行学校的出台的各项作业管理制度,常做常新。加强作业设计研究,追求减量不减质,减时不减效。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能力、作业能力等。
强化提优补差。积极开展提优补差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