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研教学更深入地开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构建高效课堂,4月3日上午,常州市花园中学联合常州市邹区中学、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信息等学科进行“创新教学 精准培养-共建‘明雅’好课堂”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暨校“名教师成长工作室”展示活动,活动搭建了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引发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层次思考,使老师们在交流沟通中经验互补,资源共享,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不足,带动教师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理解的初中数学试题研究》项目由吴剑老师领衔。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基于单元起始课设计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邀钟楼区初中数学教研员吴玲芳老师作点评指导。
常州市花园中学的姜可娇老师开设《反比例函数的章节起始课》。姜老师讲解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芙蓉初中的关旸副校长开设《证明(1)》研究课,关校长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逐步让学生体会用严格的理论证明和计算能够准确得出结论。钟楼区教研员吴玲芳老师结合课堂实例,指出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让学生能感受到单元整体教学的“既见到树木,又见到森林”,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吴剑老师用三个“惊喜”总结了此次活动,惊喜于两位上课老师“高站位”的教学设计与引领,惊喜于上课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出彩表现,惊喜于吴玲芳老师的精彩点评和满满的收获,在场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音体美课程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由李伟老师领衔。本次活动由花园中学的赵事荣老师开设《障碍跑---红军长征》,郭新丹老师开设《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陈明珠老师开设以探戈音乐《小伙伴》。邀请市体育学科教研员刘成兵老师和市音乐学科教研员王明霞老师莅临指导。
赵事荣老师《障碍跑---红军长征》教学主要采用情境化教学,创设跨学科主题情境“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同时渗透德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领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锻炼,同时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长征精神。郭新丹老师开设的《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巧妙利用小垫子的多种用途,以及小脚印地贴,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尝试——思考——巩固——拓展——提高”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充分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变向完成以后做传球,做投篮练习,体现“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意义也有进一步提升。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刘成兵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精心准备、教学呈现都给予充分肯定,也对两位老师的授课基本功进行赞扬。同时也对课堂也提出了宝贵的细节性建议,希望教师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器械一物多用,一用到底;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要多涉猎相关跨学科知识,营造跟适切的情境。
陈明珠老师以探戈音乐《小伙伴》为课题,授课过程风趣幽默、自然大方,学生们积极互动、开心学习。教研员王明霞老师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授课框架清晰的优点,并提出大单元——多课时教学的建议。同时,强调要注重学生聆听、实践和体验,素材运用要到位,既要注重学科融合,又要注重文化理解。
《利用可视化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践研究》项目由邵洁老师领衔,成员陈畅老师开设《人体的神经调节》,郭子寒老师开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陈哲老师开设《印度》,生物、历史、地理多门学科紧紧围绕着可视化教学呈现精彩的课堂,邀请常州市正高级刘霞老师莅临指导。
陈畅老师让学生制作神经元模型充分体现可视化。神经元的结构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制作它的模型既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神经元结构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制作模型把图片和文字可视化为具体的模型,学生亲手制作出来的模型,使学生更深刻的记住神经元的结构知识。郭老师这节课的可视化有多方面的呈现,课前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道具的制作,让学生体会活字印刷的优势;根据文字描述绘制马可波罗东行图,并和元朝交通路线图对比,得出结论,马可波罗东西是通过丝绸之路;通过设置任务,归纳关键词,最后用AI生成图片,来达成让学生进行任务式学习的目的。陈哲老师这节课通过有趣的视频、大量图片和地图精准的把印度的位置、地形、人口等知识点可视化呈现,通过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印度人口众多的现象及原因。
刘霞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评价,三位老师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用各种可视化形式突破课程的重难点,刘老师对三节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由李婷婷老师领衔,成员中花园中学的高文婧老师和邹区中学的於新霞老师分别开设了与课题“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研究”相关的写作课和阅读课。邀请常州市英语学科兼职教研员沈燕老师参与听课点评。
高老师以常州文旅“我的家乡-常州”写作竞赛为主任务线,以精彩的常州短视频为导入,通过解读John' house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我的家乡写作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在最后的写作环节,学生在作文中呈现出了美丽现代化的常州,令人神往,真正做到了由输入到输出。於老师以“who am I”的动物猜谜游戏导入,既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在游戏中导入生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环环相扣,从泛读到精读,从动物特征到动物位置再到参观路线,於老师一步步带着学生参观动物园,了解动物,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物园中。最后,学生化身为导游,分小组介绍每种动物,学生在介绍中内化本节课所学,学以致用。同时,通过思考动物园参观过程中所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沈燕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这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都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展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正确引导,真正实现了新课标视角下的英语育人理念。
《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校本化研究》由谈黎吉老师领衔,成员陆丽娜老师开设《制作收纳盒—争做3D小创客》,孙张琳老师开设《认识新能源汽车—体验汽车设计的制造》。邀请了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员章湉老师莅临指导。
陆丽娜老师执教《制作收纳盒—争做3D小创客》,以制作一个收纳盒为目标任务,把大任务细化为“建构思路”、“制作盒体”“制作斜角”“进行切片切角”这四个环节。学生通过不断的操作、完善、改进,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高程度的完成作品。最后,陆老师还评选了优秀3D创客,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孙张琳老师执教《认识新能源汽车—体验汽车设计也制造》,孙老师围绕新能源汽车,从“电动汽车如何转动”、“电动汽车如何倒车和变速”、“电动汽车动能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如何解决低温电池不耐用”四个环节开展以物理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巩固了电磁学的四大知识点,还能够学以致用,去体会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基本原理。
心理教研员章湉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她表示两位老师在课堂中都充分让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去设计、去完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我效能感。
《探究经典浸润对学生思辨与表达能力影响的研究》由周文婷老师领衔,钟楼区“名师有约”初中语文王立萍语文工作室领衔人带领团队作点评指导,邹区中学赵雅静老师和花园中学王亮亮老师分别执教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中杜甫的《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他学员老师听评课。
赵雅静老师创设了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她让学生紧扣“苦”字,梳理诗歌,绘制思维导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不仅如此,她还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写石壕吏的问话,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诗中老妪之悲苦,引发学生和诗人的共情。王亮亮老师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线索,紧扣“穷、达”二字,稳打稳扎,步步深入,带领学生走进杜甫的生活,体会杜甫悲苦中生发的宏大愿景。王老师还特别注重诵读指导,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形式丰富多样,王老师自己的范读也十分精彩,令在场老师无不点头称赞。
王立萍老师从文本解读和诗歌体裁的教法两个角度品评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指导老师要抓住哪些词句,如何设计师生互动,要重视朗读教学而不是一味讲解等。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愿我们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学他人之长,促自身成长。愿教研的灯火光芒万丈,指引我们步履不停,照拂我们一路前行,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