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习型、专业型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4月27日下午,花园中学举行了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青年教师们围绕《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这本书第三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分享与交流,氛围轻松而热烈。活动由纪璇老师主持,教师发展处谈黎吉主任出席本次活动。
纪璇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书本内容,这本书倡导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即一个信念体系,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和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以成长或发展。关于智力的另一个信念体系,是认为一个人有着先天决定的智力、技能或才华。建设一个因材施教、回应式的课堂的必要步骤是预习和预评估、课堂紧凑、灵活分组、管理小组、加速和加餐、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等。简单介绍书本后,老师们开始交流互动。
黄致君老师认为要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估与课堂联系起来。根据“3-2-1”案例,不能仅让学生停留在学习知识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脑子转起来,有问题要问老师;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帮助、鼓励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孙张琳老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强调要减少对知识的灌输;提升学生的信心;通过知识问答等形式进行因材施教。
解韩玮老师解读了成长性思维的概念,认为要结合当前的学校教学模式,将课程紧凑和管理小组相结合,课前预评估测验唤醒学生学习需求,课后评估测验学生知识掌握水平。
高文婧老师强调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面对学生两极化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课堂回应及时调节教学进度。
夏梦茹老师强调要因材施教,不同的课堂评价是保障课堂效果最大化的有效措施。学生擅长的方面不一样,课堂的参与度自然不一样。对于学生薄弱的方面以鼓励、表扬为主,对于擅长的方面严格要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黄海波老师认为对于同一个要掌握的目标,学生的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基础薄弱的同学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根据因材施教的要求,老师可以在预评估时就把同一个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一步步掌握。学习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要求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高文齐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重点讲述了灵活分组和固定活动的作用。灵活分组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课堂,固定活动可以让学得快的同学有拓展提升,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加餐”。
各老师分享完读书心得后,谈黎吉主任做总结发言。她指出,读书需要毅力,青年教师能在读书时能够反思教学问题,将书中的知识迁移,已经达到了读书最初的目的。谈主任鼓励青年教师们加入读书营,精读更多的书,让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希望花园中学的青年教师们继续邀游书海,用教育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感去教育,期待老师们的课堂充满智慧,愿“教育人”一路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