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第五轮主动发展规划所提出的目标,探索、研究、实施阳光教育系列工作;围绕40周年校庆,大力推进教研组文化建设,加强备课组集备活动,打造阳光教研组(优秀教研组);探索阳光课堂评价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具体举措
1.深化教研组文化建设
通过教研组文化建设,建设阳光教研组,打造常州市优秀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化追求与发展。
2.打造教研组文化
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民主”作为基石、以“积极”
作为态度、以“合作”“共享”作为方式,各组确立教研组发展目标,打造民主、积极、合作、共享的教研组文化,为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
3.抓实常规工作
(1)落实常规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资源共享制度,让制度成为“习
惯”,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
集体备课制度:上学期,各备课组每周都认真扎实的开展了集备活动,都能很好的落实教研组每月集体活动一次,落实备课组每周一次的集备活动,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相结合集备要求。强调集备注重实效、注重教师发展。因此备课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教法、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听评课制度:为了提高研课的有效性,聚焦课堂研课变“被动”为“主动”,第一周各备课组确立一学期的研课目标,制定一学期公开课活动安排,定人员、定时间,让组内每位教师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自主参与到开课、听课、评课活动中。
(2)打造教研组资源库
资源共享制度:催化教研组资源库建设,同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交换资源、交流思想,相互促进,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催生团队精神,成为发展共同体。
(3)发掘各教研组的本身特点,寻找本教研组的核心理念、核心文化,建立各有特色的教研组文化。
(三)提升教学效率
1.严格常规管理,常规管理制度落地
严格落实检查听课、备课情况,提升课堂的有效性的制度。组内老师严禁拖课,把休息、课间时间还给学生。严格控制作业量,严禁超时作业,把睡眠时间还给学生。
2.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以师徒结对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发展,通过师傅指导、专业培训、教案撰写的评比、检查,提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水平和理念,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准备。
3.提高常态课的质量。
各备课组长每周推门听课,让每位老师树立质量意识,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确保课堂质量稳步提升。
(四)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1.督促组内青年教师参加市基本功比赛,英语年会论文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