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在10月22日下午落下帷幕,幸福的面庞伴着精美的作品纷纷呈现,尚美爱劳的美好愿景在浓浓的桂花香下不断发酵。更有不少同学用作品向祖国致敬,向即将迎来建校四十周年的花园中学告白。
抚过棕红的实木桌,别有一番雅致的茶船上摆着印有精妙花纹的盖碗。此时,干茶和着水在盖碗中静置,盖钮中飘出袅袅热气,与空气中茶粉的本味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我坐在茶香四溢、颇有一番格调的茶艺室里,整个人都舒服很多。禅是茶之味,亦是道之韵。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我们的手中,点茶,便也完成了,是茶之韵与抹茶之香的完美结合。品着杯中之茶,乃是“天蕴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性之物,用盖碗冲泡干茶,并可欣赏水与茶的盛世之美,品味水与茶的清新空灵,那是清香,更是茶香。通过制茶、点茶、泡茶,让我们在短时间内静下心,去领略茶之道、禅之韵和自然的魅力。
——戴晟尧
茶人之礼,首为形象之礼。茶人的仪态也要注意姿态和风度。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女士鞠躬时面带微笑,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上身前倾15度,站立时可前倾15至30度,蹲姿也分为高低式和交叉式。“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茶船、茶杯、盖碗、公道杯、水盂和烹茶四宝,这些都为主泡器。在赏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茶的香、茶的苦中有着精心制作的甜,也让我体会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贡欣悦
终于我们开始实际操作了,可仅仅一个“回”字印就把我难住了。起稿时,我总是把握不好两线之间的间距,于是画了又磨,画了又磨,总算完成了。我拿起刻刀,紧盯刀头屏息凝神,“咔咔”......刀锋在石面刻出一道白痕。可继续推进下去,总觉得刀尖受到了千重阻碍,不由自主的向一边歪去。看到石面上新鲜出炉的细而扭曲的刀痕,我深深的皱起眉头。沉思片刻,我又动手了,哗 这一刀一气呵成,我激动的抹开灰尘,一条笔直的白线落在光滑的石面上。这一刻,我尝到了努力的甘甜。
——胡梦涵
一笔一划,一提一刻,每秒间,一个个深深的记忆,在奇异的小正方形上生动的展现,。一次次打磨,一道道笔印,让每个人的心渐渐慢了下来。走进教室,长桌方椅在排排间错落有致,屏幕上一个个古老的印记,见证了历史长河的变迁,它们的颜色红白相间,它们的形态奇异鲜明,仿佛千百年前那一幕幕画面、一个个故事就在眼前。汉字、刻刀、印迹,在这间教室里,每个人的手下慢慢记叙。
——刘梓濛
课程一开始,老师模拟红军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的场景,给我们15分钟时间,要用A4纸建起一座桥,要能承受士兵们的重量。游戏开始,我们集思广益,一致认为要制作出具有稳定结构的三角形框架,分工后,大家纷纷动了起来。而有的组还在一筹莫展,甚至有的同学打起了退堂鼓:”老师,这不可能做到,这是难为人嘛!“谁曾想,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各组均早早地完成了任务。
——刘正杰
我终于知道“头脑风暴“是什么了,它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们自导自演,自己制作服装道具、编写剧情、写台词、画海报。它最早源于美国,需要地是一种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刘子璇
上午的任务是小组完成八角模型,我们组有三人,任务分别是搭建塔顶、塔墙和地基。操作下来才发现,看着容易的模型其实很考验设计能力和刻纸技术,经过不断地思考和交流,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草稿,一次又一次地否定草稿……在一天地学习中,我明白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也收获了满满的知识,真是充实的一天。
——宋弋滋
影视拍摄和后期制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午,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影视的分类的基本知识,我们知道了拍摄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还知道了摄像机的特点以及基本操作。我喜欢影视,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我自然欣喜万分!
——朱暄仪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许多中外刻纸作品,一张张作品精致华丽,色彩鲜明,中国刻纸大多以大红色为主,刻有关于福气的动物与字,来寄托幸福美满的愿望。而外国作品则呈现一种开放、抽象的特征,“简单而不失优雅“。随后,在自己动手中,沉浸在某种境界中,惬意又放松。传统文化真有魅力!
——陈玉阳
我们不由自主地进入剪纸的世界,畅游在想象之中。“咔嚓“、”咔嚓“剪刀声起,,碎纸飘落,惟妙惟肖的童话故事,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跃然纸上。同学们意犹未尽,尽情发挥,一幅幅生动有趣的作品成形,数不胜数,让人赞不绝口。
——况培滟
阳关古道,唐时风采依稀;三彩冉冉,浮出陶的世界。凤凰在烈火中涅槃,泥土在烈火中将生命印记铸成永恒。陶是我岁月里的细枝末节,时光里的温情脉脉,是把青春年华勾勒再勾勒。
——叶子妍
这次我们将用揉搓线条的方法来制作一匹驰骋的骏马,看着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样板图,我不禁蠢蠢欲动起来,并说起大话,保证30分钟就搞定它,可事实是马的身材比例很难把握,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我试着做了三次,却都没有成功,直到第四次揉搓陶泥时,才好似找到了诀窍,将马的四肢和线条完美地展现出来,整匹马看上去精神抖擞。这一项新艺术、新文化给我带来了喜悦和新知。
——丁旻姝
穿上白大褂,又一次踏上了生物地领地。在两天地学习中,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我们才能体会到像现在这样地快乐,生物让事物进行神奇地变化,我相信学习也能让我们发生“奇妙地化学反应”。
——李伟杰
烘焙时生活的缩影,当我们放下手中的书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心中无比的激动与新奇。下午,我们要做蔓越莓司康,这个饼真神奇,在泡打粉的加持下,变得膨胀。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做的很快,但美中不足的是面团没有多揉一揉,鸡蛋没多留,烤出来的司康看起来不太好看,但还是很好吃!
——陈思语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凉爽的天气也无法扑灭同学们的热情,我们满怀期待的开启了属于我们的烘焙之旅。同学们洗干净手,认真的打发着黄油,尽力呈现出每个独特的纹理。大家期待着烤箱里的成果,每块饼干都是同学们耗尽心血做出来,虽不如店里那样精致,但生涩的手法也能让它们绽放光彩,教室里氤氲着奶香气,同学们相互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个个脸上都挂着最灿烂的笑容,这是属于丰收的笑容。
——徐诺
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有许多令人烦恼的地方,一直拆了建、建了拆,反反复复,时间一段一段飞逝,望着别人的模型是多么的高大,如一架火箭,直插云天,嘴上说着平平无奇心里却是满满的羡慕。
——管梓怡
在上第一节课时,老师讲到的日本花道令我印象深刻。日本花道是目前亚洲插花的代表,而这个花道最早要追溯到我国夏商周时期。日本人来到我国将插花艺术学习并不断钻研创新,名声甚至超越了我们。我觉得,我们中学生要将中国的传统艺术传承起来,发扬光大!
——王思琪
在不断地练习下,我们终于开始正式电焊。老师让我们制作一个五彩地五角星灯,我特别小心,生怕一个不小心会使得灯亮不起来。最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缓缓插上电源,一个二极管在闪烁了几下后,开始快速变换颜色,虽然图案简单,但我认为这是我见过最美的灯光了,这是我亲手缔造的美丽灯光啊!
——谢佳轩
我左手握住锡丝,右手拿着烙铁,压着功能板。我把烙铁贴上了导线,左手小心翼翼地把锡丝伸了过去。一瞬间,锡丝融化了一点,在目标上凝固,搞定一个!股股白烟透着松香气飘了上来,如同那袅袅炊烟。安装、焊接、调整,这些步骤已做了上百次,可当我看到那点点亮银色,心中却是无比骄傲。电子电工虽苦,却也是趣味无穷。
——丁畅
今天,我们学习了许多种制茶工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抹茶泡法。准备好抹茶粉,用打发抹茶地工具在茶水中飞速地前后划动,直至打出白色泡沫为止。最后一步,也是最有意思的一步,用大量的抹茶粉何小部分水和在一起,形成墨绿色的糊状,用针形工具蘸取抹茶糊,在白色泡沫上作画,称为“茶山水”。
——何芊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