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速递知天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月20日,在升旗仪式开始之前,花园中学八2班的新闻播报员为师生们带来一周新闻播报。国际方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而国内由于境外输入压力增大,个别省份也出现疫情反扑现象,师生们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常态化这根弦,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防控规定,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上周,我校放学时出现一道亮丽风景线,各班同学有序排队,自动拉开安全距离,错峰出校,井然有序的样子获得了校门口老百姓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二、诗词欣赏叹其美
接下来两位同学深情朗诵了古诗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全国上下驰援武汉,为武汉加油,一些国家也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送来了大量的援助物质。跟随它们一同过来的,不光是善心,还有抗疫物资上的古诗句。它们跨越了国界,将一切善良和美好,凝聚成人类最可贵的财富,激励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在沉重的疫情之中给予我们慰藉,也让我们惊叹中文之美。
三、视频观看传经典
在主持人的介绍后,师生们通过视频了解了一位老人的故事。他是一位年届七旬的台湾老人,名叫陈彼得,他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改编为歌曲,搬上了舞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陈彼得先生多年来往返于海峡两岸,此后定居内地。他以对中华文化的坚守来表达他对于故土的眷恋。都德小说《最后一课》中,在面对普鲁士入侵法国的现实时,一向不爱学习的小弗朗士也觉得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因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之中沉淀着它的文化与精神,语言能让离开国土的人找到回家之路。
四、读书交流滋心灵
最后,两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了寒假期间阅读书籍的读后感。
殷雨晴:读完柴静的《看见》,我有很多感悟。1、当我们面对无法理解的问题时,我们在承受的同时,一个一个解决,坚守自己的目标和初心。2、做真实的自己。3、尊重每一个生命,如果我们不能善待比我们弱小的生命,那么如果我们也处于弱势的境地时,是否能承受强大生命对我们的欺凌?4、与书中那些不幸的孩子相比,我们很幸运,要珍惜当下的生活。
袁帅:傅雷先生在家书中写道“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在语言学习上,他又反复提到“学习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得,将来又要重新来过”,这些都让我反思自己的学习,更多一份不急不躁的心态。
阅读,能让我们感受中文之美,了解世界之大,也能让我们看到精神世界的无限可能。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不断滋养我们的心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