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是我校第五轮主动发展规划目标起始年,为更好地促进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不断创新创优,办人民满意的现代优质教育,根据《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2017—2018学年绩效管理和综合考核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常教发【2018】11号)要求,结合我校第五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所明确的目标,制订了2018—2019学年我校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制订目标以来,学校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先将本学年学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探索构建“阳光课堂”
1.完善“阳光课堂”基本模型
坚持“以人为本、关系和谐、智慧共生”的阳光课堂理念,进一步探索“自主、合作、分享”的阳光课堂,完善阳光课堂基本模型。
2.完善“阳光课堂”独特学案
针对学校生源特点及年级发展特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率先编制学案,形成一套适合花中学子使用的学案。完善各学科的“阳光课程”纲要,继续编印各学科的学案。本学年,多个教研组都开展学案研究,部分教研组在原学案基础上进行重新修订。
3.开展“阳光课堂”课例研究
围绕“自主、合作、分享”的阳光课堂基本模型,多角度、多途径进行课例研究,各学科形成若干典型课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线平台和校园网络,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中充分利用乐学平台尝试翻转课堂;在政史、英语、地生等学科中运用小蚂蚁慧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利用青果在线学校,在理科教学和历史教学中尝试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以此改进教、学方式,扩充教学容量,提升教学品质。此外,以校级聚焦课堂、校际联合教研、省级四校联盟教改活动为契机,多个组、多位老师开设了多堂“阳光课堂”研究课,积极推进我校的“阳光课堂”建设,使“阳光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针对性进行“阳光课堂”课例研究。
4.探索“阳光课堂”评价标准
结合学校“阳光课堂”要素,探索并形成我校“阳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此引导教师创设阳光课堂,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5.科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各年级制订工作周历表,根据制定的计划,合理规划,有步骤、有节奏、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各项工作。结合学年初全年级的发展情况,各班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了年级目标及班级目标,为年级、各班级设计奋斗路线图。精细化的时间管理,合理的规划了学生在校的每阶段、每天的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合理的激励促进奋斗动力,本学年安排了专家讲座、优秀毕业生、优秀清华学生讲座。开设了主题班会,进行了名校研学、青春励志行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激励,激发学习动力。
二、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通过建设,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以“四有”好教师为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分级培养体系。根据教师个体情况,制定教师成长规划。工作五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以基本功提升为主要任务;45岁以下的教师以项目研究、课题研究为主要任务;45岁以上的教师以培养青年教师为主要任务。
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通过各类讲座培训、现场观摩、师徒结对等形式,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尽快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二是对青年教师的备课、听课等做出必要的检查与指导,让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张萍名师工作室、李能国名师工作室、邰玉韦名师工作室、陈广宇名师工作室多次来校活动,开课评课,专题讲座,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基本功和评优课竞赛,其中李婷婷、李冬梅、邹荣昌、袁云霞等老师获得市区评优课二等奖,邵洁老师获得市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尤静获得市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根据教育局修订的“五级阶梯”优秀教师管理办法,对校内各学科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教科研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基本功竞赛等方面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并为他们积极提供机会展示自己,加大他们的职称评选、五级阶梯评选的扶持力度。本学年新增市学带2人,骨干2人。
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通过国家级子课题、省课题、市课题等10多项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思考、会研究的学术型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目前学校两个省级重点课题结题,一个省级重点课题通过中期评估。四个市“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中一个已经结题,其他三个准备结题。
2.大力实施名班主任工程。依托市教育局“名班主任工程”,一方面推出我校的优秀班主任积极参评,另一方面依据市名班主任的条件,成立校“名班主任成长工作室”,进一步加大班主任的培养,逐步建立班主任荣誉制度、培养机制。名班主任成长工作室启动并开展相关活动,多位教师参与,邹荣昌等班主任在市名班主任会议做交流发言。
3.持续推进课改项目。继续推进梦想课程、翻转课堂、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等项目开展。学期初召集了翻转课堂实验教师会议,继续落实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梦想课在学校新优质展示活动中开设《创新思维》获得听课老师好评,在小记者进校园活动中对小记者开设的体验课也非常成功。小蚂蚁移动教学在5月8日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后续又对个别教师进行针对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微课录制活动,积极参加江苏省“五四杯”教育教学微课评比活动,刘建昌、蒋澄一、李伟、白莺、张金霞、王慧敏六位老师获得二等奖,李婷婷、邵洁老师获得三等奖。
三、落实“六大”促进学生发展
学校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更广阔的空间。积极落实教育局的六大“推进行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落实六大“推进行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强健体魄、呵护视力、健康校园、健康营养餐、健康心理、监测护航行动。进一步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境卫生建设、提高医务室专业化管理水平和能力、打造食育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2.起始年级抓起,提升养成教育品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精心编写的《养成手册》,发放给每一位七年级学生,于新生入学教育时组织学习,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完善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完善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丰富德育方式,开展科技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研学旅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学校社团建设,建立积极健康的学生同辈文化。
4.整合德育资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继续通过“汇智工坊”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将原有的科技活动、环境教育、劳技教育等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汇智工坊”德育课程体系,开展“汇智工坊”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博美社团、公民教育为载体开展社区联谊活动。今年的公民教育在谈黎吉老师和白莺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三个公民教育项目分别获得市里的一二等奖。
5.改进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学校将阳光学子评选、优秀运动员、三好生、单项积极分子等评比,整合成“五美学子”达级评比和综合素质评价两大体系,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并得到相应的评价,激励其主动规划、主动发展。本学年,花中学子在市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达200人次以上。
四、追求办学品质提升
1.完成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总结。
学校高质量完成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的任务,达成规划既定的具体目标,实现了“构建阳光教育,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的总体目标。2016年至2018年,我校在阳光课程改革、阳光课堂建构、阳光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努力探索,积极行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阳光教育的办学经验,先后面向浙江嘉兴、江苏苏州等教育代表团作经验交流。
2.启动第五轮主动发展规划。
学校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五轮主动发展规划。2018年12月学校教代会通过了第五轮主动发展规划,新规划以“阳光教育,幸福花园”为主题,提出了未来三年的花园中学发展新蓝图。12月25日,我校新一轮规划得到专家组高度肯定,论证通过。
3.成功创建新优质学校。
2018年11月,学校以高分通过了新优质学校的现场评估,成为局属初中第四家荣获该项荣誉的单位。2019年3月,学校在新优质学校风采展示活动中,以新颖的设计、精彩的展示、阳光进取的师生面貌获得了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更是赢得了社区居民和家长代表们的赞许。2019年5月,学校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400多位小学毕业生及家长来校参与活动,电视台、电台、各大报纸都进行了系列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新优质学校高标准、高品质的办学成果的宣传。
4.完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原有制度及现存问题,通过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社区共建活动等,广泛征询意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订或修订了《常州市花园中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常州市花园中学专业技术岗位周期竞聘工作方案》、《2018学年常州市花园中学教工年度考核工作方案》等制度,实现民主办学、开放办学,从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五、提升硬件设施和内涵质量
在新校建成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硬件设施来推进学校建设,丰富学校内涵。
1.进一步做好校园绿化建设。将校园的每个绿化区进行分类设计,不断丰富其建设内涵。打造特色绿化区,做到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面上绿化布局与点上绿化景观相呼应、室内绿化与室外绿化相补充,基本上做到了生物教学有资源、绿化布局有品味,实行“四季有花草,月月不相同”目标。屋顶阳光生态园已然成为师生的游园、学园、乐园。
2.进一步发挥各功能教室的作用。优化“汇智工坊”创新项目的建设,落实小蚂蚁教学研究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工作,进一步做好资产的过程化管理与维保工作;充分挖掘教师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教室中的资源,为课堂教学及课后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
2018学年已经过去,对照学年初制订的计划,我们感觉有收获有成长,也有新的增长点需要我们去开拓和完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阳光课程体系,借助教育技术,积极拓展课程实施的途径;进一步改变课程评价方式,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制定不同的目标,并给予不同的培训与指导;进一步完善阳光课程的学案编写;进一步推进阳光课例研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线平台和校园网络等,尝试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争创常州市高品质优质学校,办人民满意的现代优质教育。
附:本学年取得的主要综合荣誉:
常州市新优质学校
常州市平安校园
2018年“青果在线”暑假作业项目示范组织奖
常州市第六届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评选二等奖
2018年度全市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
2018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
常州市局属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学校优秀奖
第十一届江苏省初中校长峰会“初中教学团队建设特色学校”
常州市教育局2018年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工作PPT展评一等奖
第十四期“常州市优秀教师免费导学公益活动”优秀导学点
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实验改革项目初中数学实验课程开发与实践联盟校
常州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第十一届“生命之水”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常州市首批市级文明校园(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