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务公开>>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知行并蓄 聚力成长——2024年暑假“明雅”四有好教师骨干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谈黎吉

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培训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的实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7月3-4日,常州市花园中学骨干教师研修活动如期举行,班主任、教研组长、校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青年教师等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QQ截图20240706190002.png

3日上午,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老师的心理关怀》讲座中,南京师范大学刘穿石教授,刘教授用其风趣幽默的语言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分析了学生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了针对性的应对方法和解决措施。同时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是人文关怀,要有明确的三观判断。建议我们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侧重点给予形象生动的指导。

下载.jpg

3日下午,讲座主题是《核心素养关照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主讲嘉宾李宏亮博士是南京市教科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李博士的课互动性很强,以提问开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您的课堂,你会想到哪个词?关于教学,你在课堂上做什么?蚂蚁、蜘蛛、蜜蜂或??老师们深入思考,谈观点说想法,同博士互动探讨。李博士强调,教师要做知识的生产者,悦己成人。又结合生活、教学实例激情洋溢地畅谈课堂教学的哲学之思,解析教学中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从素养立意、智慧创生、生活镜像和共同体交往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对未来课堂的学理期待。他认为核心素养观照下的课堂应该既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又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教知识,更要讲文化;有生活,更要过生活;有学生,更要有自己。李博士的讲座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同时又呈现出深厚的学术感悟,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下载 (1).jpg

4日上午,瞻仰陶行知纪念馆,追寻教育大师的足迹,接受爱国主义和师德教育,感受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体验教育大家的平民情怀。面对面感受一代大师陶行知先生的办学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做四通八达的教育。”他的“知行合一”形成过程,放在当代一点也不过时。

下载 (3).jpg

4日下午,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王彦明博士带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讲座中,围绕“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未来教育的样子、教育变革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生动举例。主张通过课堂变革,转变教育理解、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思维方式等,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会学,学得更多、更好、更有意义。

下载 (2).jpg

2天的知识浸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回归育人的本质。大家纷纷表示: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也会不断学习、加强研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花中新的辉煌。


戴月敏:这次南京之行收获很多,其中刘穿石教授的讲座让我感触更多。在当代社会,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变化,特别是在学生教育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被关怀,还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严管厚爱学生,

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并不意味着只有惩罚,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爱和关怀。严格管理和关怀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强化纪律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倡导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涉及到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因此,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既要有关怀的爱心,也要有严格的手段。关怀的爱心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和包容,但它更多地是一种为了学生个人的安全和成长而采取的手段。而严格的手段则是为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只有在关怀爱心和严格手段相结合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即使学校和教师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和教育手段,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和关怀下,得到更好的教育。
  最后,我认为虽然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但过分倾向于温柔的爱心教育,而忽略了纪律管理和责任教育,可能导致学生的放纵和失控。因此,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成长需求,注重平衡关怀爱心和严格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地发展。


许丹丹:为期2天的培训既有专家接地气的讲座培训,又有陶行知纪念馆的参观。印象最深刻的是陶行知生平的展馆参观。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他主张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这一理念与我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我深知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也注重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探究中感受生物学的魅力。

其次,王彦明专家所介绍的信息技术变革让我感觉到作为教师应当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信息技术及社会发展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这将有利于推动课堂的变革,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结合3位专家的讲座中的传经送宝,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岑洁萍:此次南师大之行让我收获颇丰,感受深刻。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专家讲座,启迪思维 

   培训期间,多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刘穿石教授以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老师的心理关怀为主题,以生动的例子为载体,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应当而且必须是摆在第一位的。李宏亮博士则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和策略,让我们对新时代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王彦明博士的讲座则聚焦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为我们以后得教育教学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方法。

二、教育考察,拓展视野

   培训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这次教育考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他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思想让我深受启发。在纪念馆中,我仿佛看到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身影。这次教育考察不仅让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三、反思总结,展望未来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事业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我也将积极借鉴专家们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展望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文齐:这次研修不仅为我搭建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更是我在教育道路上的一次深刻自我反思与成长的契机。研修过程中,刘穿石教授的通过对案例中主人公心理的深度解析,生动形象的给我们介绍了对于不同孩子的教育方法。李宏亮老师的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于素养课堂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课堂氛围。王彦明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未来教育的样子,这使我更加明确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以适应教育大环境的发展。在参观陶行知场馆的过程中,不仅让我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使命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思想,让我深感震撼。这些理念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更强调了教育与实践、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的过程。

    这次教师暑期研修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经历。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