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务公开>>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以“劳”育美 不亦乐“虎”——花园中学劳技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一
发布时间:2022-02-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译文、莫芹琴

  二月的江南虽还有些严寒,但春色早已染绿了枝头。常州市花园中学七年级全体师生来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劳动和技术实践课,感受了浓浓的艺术熏陶。

IMG_7650(20220221-145142).JPG

  小小插花,大大讲究

  “你们知道鲜花的花语吗?”“单面的花束应该如何制作呢?”来到花香满室的劳技课堂,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插花学习。材料的选择、颜色的搭配,小小的插画其实暗藏着大大的学问。看,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起手来,这里多出来剪一剪,那儿太单调修一修,巧妙的构思使得手中的插花作品也慢慢变得灵动起来。

  看着呈现在眼前的一束束五颜六色、造型美观的花束,孩子们都颇为高兴,仿佛蜕变成小小艺术家了,对插花越来越有研究。

  茶道艺术,专注知礼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伴随着悠悠琴声,阵阵茶香,茶艺课的学生们围坐一室,煮茶品茗。

  听完老师精彩的讲解,各组同学都跃跃欲试,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从茶盘、茶具、水盂等器具的选择,到洗茶、烹茶、奉茶的步骤,大家都严谨细致,耐心等待,静候茶香。

  “嗯,好香啊,可以了吧,可以了吧!”香味袭来,心急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打开茶盖,一嗅清香迎面扑来。“再等等,再等等!不要急于求成啊!”更多的孩子在等待中,品味出了茶水的滋味,体味了传统的茶道艺术,感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篆刻艺术,镌刻人生

  “大家知道篆刻是什么吗?”“谁能说出篆刻的历史呢?……”学生们啧啧惊叹,原来篆刻兴于先秦,盛于汉,败于唐宋,中兴于清朝。迄今为止已经有了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简单的理论指导后,老师现场教学起了篆刻的技巧,学生们围坐一圈,专注学习。从基本的 “横”和“竖”练起,紧握刻刀,手眼协调,屏息凝神。篆刻之美在于方寸之间见大世界,体现出了中华传统——“真、善、美、信、达、雅”的智慧真谛。学生们刻完、盖下、按压,一个个美妙的图案跃然纸上,或飘逸或沉厚或雄强或精细,执小小的印章,盖下了属于自己的一方风景,也许这就是篆刻的魅力吧。

  辛勤工匠 创意玩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金工、电工和快乐木工坊的孩子们最为辛苦,看,他们如此的专注入神,磨、搓、切、割、焊,看似简单的操作,也需要灵巧的心思和精妙的技艺。一天下来,一双双白净的手上多多少少出现了些划痕,但孩子们不喊累喊疼,即使累了,也是揉揉胳膊,继续劳作,一副虎虎生威的模样,彰显着少年特有的风采!这些小工匠们,看着自己手工打造的作品,小小的脸上都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相较于“三工”课程,创意手工和玩转建筑模型的同学们就相对轻快些,但他们也毫不懈怠,认真细致地创造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城”,正所谓“胸中有丘壑,手下生世界”,天空云朵、山川丛林、亭台楼阁、大漠荒原……同学们的头脑风暴真正实现了“创意”和“玩转”,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无论科技发展多么进步,劳动依然是快乐之本,幸福之源。这些趣味多彩的劳技实践课程,引领孩子们欣赏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乐,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成长,新的一年,我们在努力奔跑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花园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花园新村4号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